12岁那年卖豆腐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冠先
  1962年,我考上了县里的初中,那年我刚12岁。
  为了供我上学,爷爷奶奶与父母绞尽脑汁想办法挣钱。合计来合计去,决定做豆腐卖豆腐。    
  腊月到正月,农活不太忙,豆腐也较好卖。进了腊月,我放了寒假,父母就让我去卖。
  我们庄子小,父母让我到3里地外有集的大庄上去卖。但是问题来了,我的身高当时还没有武大郎高,因此豆腐挑子根本挑不起来。爷爷就把绳子挽了两挽,豆腐架子才勉强离地。就这样,我一步三晃地出发了。
  庄头横着一条小沟,我想努力大步跨过去。没想到一跨,前面的豆腐架子一悠便磕到了沟沿上。这一磕不要紧,豆腐筐子便立着掉到了地上。一磕一掉一摔,一个豆腐全成了“豆腐渣”。我吓得六神无主,大哭起来。幸好一位过路老者将我劝住,并帮我扶起豆腐架子,整理好豆腐挑子。我只好挑着那个烂豆腐“打道回府”了。
  仿佛一切都在爷爷奶奶意料之中。看到我哭得泪人似的进了门,爷爷奶奶一切都明白了。“好在冬天天气冷,东西能放得住”,奶奶说,“自家过年也要用豆腐,那就用水冲冲,留着过年吃吧。”
  第二天出门前,爷爷鼓励我:不要因为怕跌倒就不学走路了。我点了点头,挑上挑子又出发了。临走,父亲嘱咐我:“天要是晚了就在集上买个馍吃!”
  可喜的是,那天的生意特别好,有两个大客户把豆腐买走了一大半。不到中午11点,豆腐便全卖光了。那年头,一年到头捞不到一个馍馍吃。我一直记着父亲的话,“买个馍馍吃。”收了摊,赶紧跑到馍馍房买了两个,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回到家里,父亲算着账不大对,我说我在集上买了两个馍馍吃了。父亲说,我告诉你的是“天要是晚了”,可现在天还不到晌午饭的时候呢?我说我光想着买两个馍馍吃,把天晚了的事给忘了。父亲一向很严厉,但这次没有责备我,反而笑了。
  一次一个比我高半头的姑娘说买五毛钱的豆腐,称完,递给我五元钱就走。我喊她:还没找钱呢!她头也不回地说:“那就是五毛钱。”我怀疑她不认钱,心却紧张地扑通扑通直跳。五块钱啊,我一个月也挣不来,再说我们家多么需要钱啊!可我立即想起了爷爷“童叟无欺”的话,追上去喊住她,并找给她四元五毛。我走后,她又从家里追出来告诉我:“你真好,不坑人,秤头也高,大人说以后还买你的豆腐。”
  开学前一天,我照常去卖豆腐。走到半路,突然见对面走来一个人,像是我的班主任苏老师。我急忙想躲开,可空旷的田野,上哪儿躲去?只好硬着头皮迎了上去。走到跟前,我放下挑子,红着脸叫了声苏老师。苏老师一看是我,又惊又喜。他弯下高大的身躯,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学会卖豆腐了,行吗?”我说:“行!”苏老师眼里流露出一种惋惜、赞叹、怜悯、感慨兼而有之的复杂目光。那情景,极像电影《早春二月》中的肖涧秋见到挑柴的学生王福生。苏老师凝视了我一会儿,临走叮嘱我:“明天开学,别忘了!”
  开学了,我照常去领助学金。我发现我的助学金比上学期多了1元钱。我明白了苏老师那复杂目光的含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