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桶“经”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莹
  20年前,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在某小镇工商所上班。从单纯的校园步入复杂的社会,一切从零开始,我心里既忐忑不安,又充满信心。
  报到第一天,我生平第一次喝了白酒,那又辣又涩的滋味,一辈子难忘。在酒桌上,我留给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第一印象并不好:腼腆、老实、不善言辞,酒量还不行,仅喝了二两就晕了,还再三推辞,不够豪放。当时流行一句话: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照这个标准,我是没有培养前途的。
  虽然不具备混上一官半职的“先天”条件,但我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从没有因喝醉酒而出过丑。
  或许是因为我不善饮酒吧,最终我这个大学毕业生,没能发挥专业优势,而是走上街头去收取管理费。
  记得第一天跟着管片站长来到市场,他简单介绍了我将要管的摊位后就离开了。我像是被人抛弃在汪洋大海,内心惶恐而茫然地站在市场中间,四周是闹哄哄嘈杂的街市声,不知如何是好。
  拿着站长给我的管理费小票,我东瞅西看,从哪一家开始收呢?人家会理我吗?会不会像报纸上写得那样被骂甚至被打?
  就在这时,身旁一个挎篮卖菜的大妈招手让我过去,她从口袋里掏出两毛钱递给我,说:“我先交。我家姑娘也在工商所上班,我知道你们挺不容易的。”我至今记得她那善良的微笑,她使我明白,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理解,互换角色,就能和睦相处。
  慢慢熟悉了市场的环境,我学会了与老百姓打交道,那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以诚换诚,以心换心。我称呼他们大叔大婶大哥大姐,他们则亲切地叫我“小羊娃”,说我是他们见过的最特别的机关干部。
  那时单位的年轻人多,大家吃喝在一个锅灶,工作、生活都在一个院,亲如一家人。时间一久,我身上那层大学生的光环渐渐褪去。我发觉,与同事相比,我除了多读了几年书、会写一手好字外,还真没有什么优势,尤其在生活上,有时还显得有些弱智。我不会用煤炉生火,不会做饭,甚至,年底单位给每人分了几斤鱼,我竟然不会拾掇鱼。看我手忙脚乱半天也没把鱼肚剖开,同事阿华直摇头,她一边笑我笨,一边夺过我手中的刀,给我做示范。看她麻利的样子,我由衷感到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我要学的还有很多。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我也从职场菜鸟变成熟悉业务的达人。
  大学同学聚会,在银行工作的同学话里话外炫耀自己挣到的人生第一桶金,并问我在乡下呆了一年有啥收获?我淡淡一笑,钱是一分都没存到,却收获了许多经验,这也是我的人生第一桶“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