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胜利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继强
用卓越成果唱响青春之歌
2017年06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他很年轻,2007年石油大学毕业后,33岁就成长为采油厂为数不多的正科级干部;他很成熟,善于沟通,经验丰富,先后担任过地质研究所区块长、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区地质副经理、经理;他很执着,他用辛勤的汗水不倦耕耘,用卓越的成果唱响了青春之歌。他就是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经理王继强,一位爽朗而充满活力、忠厚而谦虚亲和的青年人,6项研究成果获局级以上荣誉,并先后获得油田青年岗位能手、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程秀坤 曲紫钰


志在油海觅蛟龙

  王继强是土生土长的河口人,长于油井旁的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石油工人。2007年,大学毕业到桩西厂工作后,肯吃苦又勤奋的王继强就发挥能开拖拉机的技能,带着师傅们跑井场,并边协助技术骨干工作边抓紧学习技能。他的点滴之举,也赢得许多老师傅为这个年轻人点赞。
  一年后,王继强经成为桩西地质研究所地质动态分析技术人员。刚接手这项工作,就遇到了工作难题:桩106北注聚区的管理。
  在历经多年勘探开发的桩106北注聚区已进入注聚阶段,单井含水达95%以上,年注入干粉量1200多吨,投入成本2500万元。提高区块产量、提升采收率,成为这个区块提质增效的核心工作。
  在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文件、学习其他单位的典型做法的基础上,他一点一点地攻克技术难关,最终总结出“保证粘度、加强监测、培养见效、控制窜聚”的管理模式。措施实施一年后注聚明显见效,桩106北注聚区日产油量由130吨上升到210吨,累计增油13余万吨,提高采收率3.8%,并为桩西培育新的产量增长点。
  首战告捷让王继强迎来了更多的锻炼机遇。2010年,中石化重点新区产能建设区块老168投入开发,管理的重任再次落在王继强的肩上。那时,确保该区块连续三年稳产在16.8万吨以上成为采油系统公认的难题。
  要想三年持续稳产,就必须进行持续跟踪、精细化管理。多年扎实的理论学习,让王继强创新提出引进数值模拟新技术进行井网微观部署的办法。当时数值模拟在油田鲜有应用,许多地质人对此并不熟悉,王继强则对着英文版本逐一开展研究,并艰难地编写出中文培训学习手册。
  油藏动态跟踪模拟技术的成功应用,科学指导了井网完善和注采调整,使新井达产率和产能达标率均达到设计指标,并实现三年稳产的目标。
  也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决心,王继强在2013年成长为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最年轻的副所长。

攻坚破难低渗透

  2014年,因工作出色,王继强被调至桩一区担任主抓地质工作的副经理。其实,新岗位也让他面对同样复杂的情况:桩一区管辖的五号桩油田系陆上低渗、特低渗油田,470余口油井普遍低产、低液,且连续5年自然递减率达20%以上,直接导致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开发形势日益恶化。
  在地质所的多年间王继强对五号桩油田的油藏状况再熟悉不过,而他陌生的是每口井的日常生产运行情况。为揪出自然递减率持续上升的“源头”,王继强白天跑现场熟悉流程,查看计量化验资料,晚上熟悉井史,并将每口井的位置和生产特点熟记于心。
  通过调查,王继强发现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员工经验不足。原来,这个管理区四个采油队的地质技术员有三个是新人。为尽快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王继强发挥地质专业特长,利用业余时间给技术人员讲课培训。同时,还制定管理区注采调整管理办法,成立了注采调配运行组,明确注采调整的原则、时机、流程、奖罚机制等,有效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两年来,水驱单元自然递减由22.6%下降至11.8%,全区的自然递减控制在13%以内,为近五年来最低值。
  针对全区四分之三的油井为管线混输,人工量油既不精确,数据不准又易导致决策失误的情况,王继强带领技术人员编制功图计产软件,在线功图实时计量得以推广,有效提高资料录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减轻了员工的计量强度,减少采油班组计量人员15名,赢得了员工的认可。

意气风发促改革

  2015年,桩西厂实施油公司改革,原来两个生产管理区分成四个采油管理区,王继强凭着优异成绩成为采油管理一区经理。
  “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经营管理、后勤管理等流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一下改变多年来根深蒂固的运行模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王继强有空就往生产指挥中心跑,通过生产反馈了解改革变化,最终促使管理区各项工作走上正轨。管理区连续两年被评为油田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面对低油价的严峻形势,低成本战略成为老油田扭亏脱困的重要途径。王继强带领管理层建立常态化的注采调配机制,对深层结垢适时超前实施带泵酸化等措施,根据效益测算情况对无效、低效井动态分类施策,做优配产配注,保证注采调整效果,自然递减率为近五年最低值,稳升井组由25个上升至28个。
  应用“三线四区”模型做实源头优化降本,通过线损治理、高低压分注、优化药剂、工况优化、桩34污水回注等措施做优管理运行提质,依托创新工作室运行做强技术革新增效。合计节约费用353.1万元,创效148.8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