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镇华丽变身 小城市发展走出“蓝村模式”
即墨蓝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亿元
2017年06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蓝村镇规划了临空经济与金属新材料产业、制鞋产业、湿地观光休闲、综合研发和综合产业等七大功能片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蓝村镇传统制鞋产业已经转型升级。
  蓝村积累了一批质量可观的拟上市企业,国际阀门行业的“顶尖高手”伟隆阀门就是其中之一,美孚石油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都是该企业的固定客户。
  以中航云路新能源为龙头,蓝村着力培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三年后,云路非晶产业园实现产值20亿元,不是梦想。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祖锋
  蓝村镇作为即墨的工业重镇,无论是传统的制鞋企业还是现代化的高科技公司遍布林立,深厚的工业经济基础为蓝村镇赢得先行一步的资本,2013年3月,蓝村镇被定为首批青岛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旋即,一场企业科技创新的“交响曲”在蓝村镇奏响,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如今,全镇共有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6年,蓝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亿元,在小城市发展潮流中走出一条“蓝村模式”。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服装企业走出国门

  沿着即墨蓝鳌路一路向西,便来到即墨市蓝村镇,走进镇驻地,沿街两侧大大小小的鞋店林林总总,见证了这个“江北制鞋第一镇”的发展变迁。“20年前,制鞋产业是蓝村镇的主产业,也是蓝村镇的代名词。”提起蓝村镇传统制鞋产业,蓝村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赵丽颇有感触。时光倒流到1997年,正是蓝村镇制鞋产业发展的上升期,辖区24个村庄,其中有16个村庄与制鞋加工有关,在家从事鞋盒、鞋底等零加工的村民更是不计其数。
  也就是在同一年,青岛三湖制鞋有限公司落户蓝村镇,第二年建成投产,并一举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制鞋企业。企业发展最鼎盛期,工人规模达到1万多人,年税收达到2000多万元,占了当时蓝村全镇税收的30%左右,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明星企业的带动下,蓝村镇制鞋产业喷薄而发,最辉煌期全镇有700多家不同规模的制鞋企业,年产皮鞋1亿多双,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到制鞋的产业链中,并且拉动当地及周边商贸、物流、加工业的发展,红极一时。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的短板日益突出,发展的脚步逐渐放缓,有一些企业则被淘汰出局。“大多数制鞋企业主要靠接单加工,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也低。”赵丽说,小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产业的支撑,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小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给传统制鞋产业注入科技“基因”,近年来,蓝村镇抓住“互联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搭建皮鞋电商平台、提高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引导传统制鞋产业转型升级。截止到目前,蓝村镇已经助推全镇335家传统制鞋企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中国制鞋产业基地。对于蓝村镇另一个传统产业——服装针织产业实施“技术创新+品牌换市”战略,助推青岛雪达集团与“稻草人”“泰迪熊”两大服装知名品牌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且已走出国门,在柬埔寨设立分公司。
高科技企业带动
提升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区域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也为小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日前,在位于蓝村镇城西工业园的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公司非晶带材生产车间,只有四五个工人在机器旁操作,车间内静悄悄的,与普通制造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生产线一端是普通的铁块,经过多道复杂的加工程序后,生产出一种比纸还薄的金属制品,这便是非晶带材,用手轻轻就能撕开,被称为手撕钢材。据该公司综合部经理汪之阳介绍,非晶带材是一种新型节能材料,仅有22微米厚,具有超导磁、低损耗等诸多独特性能,大到卫星、飞机,小到空调和太阳能,使用该材料后,最主要的是能够大大减少电损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殊不知,由于非晶产品制备技术复杂,准入门槛较高,此前日本企业在非晶带材领域占据技术主导进而垄断市场,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控制产能,导致我国长期处于被动境地。2008年,云路公司斥资上亿元,在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借鉴,研发力量和技术条件极度缺乏的背景下,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之路,融合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资源,不到4年时间就攻克了宽度213mm的非晶带材的制备技术,各项技术指标都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企业,也是世界上第三家具有制造超宽超薄非晶带材能力的产业化企业。
  2014年,实现了单条线生产能力即达到万吨级的国内第四代非晶产业化技术的突破,成为非晶领域中国创造的领军企业。2016年,云路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截至2017年4月,公司非晶带材累计年产能达5万吨,国内年平均市场份额达35%。2017年4月,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宽带铁基非晶带材的研制项目”荣获“2017年即墨市技术发明奖”,是即墨市唯一一家获得该奖项的企业。
区位优势凸显
商贸物流业兴起

  如今,走进蓝村镇,青岛伟隆阀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东一胶带有限公司等蕴含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比比皆是。正如蓝村镇副镇长江守岩所说,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成为蓝村镇小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业带动下,2016年,蓝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亿元。
  作为工业重镇中的老牌劲旅,蓝村镇目前有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这些企业分为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车辆零部件制造、传统制造业、商贸物流及临空产业共六大板块,其中新兴物流商贸业成为蓝村镇近年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蓝村镇位于即墨、城阳、胶州三地交汇处,南北通衢、交通便利,胶济、蓝烟、青荣3条铁路贯穿域内;青银、青新、青威3条高速公路及三城路、青威路、蓝鳌路等3条省道在此交会;距青岛流亭机场15公里、胶东国际机场17公里、青岛港40公里,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014年,青岛国际陆港开始建设,构筑陆海空全方位国际贸易通道和“陆上青岛港”。在青岛国际陆港华骏物流园内,车流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这里交通便利,5分钟就能上高速。”天地华宇物流公司青岛大区总经理苏胜辰说,交通条件的便利为他们公司吸引更多的资源,入驻园区1年以来,仅发运营业额就达到1.5亿元,比之前增长近一成。
  像天地华宇这样入住华骏物流园的物流企业如今已有16家,园区内还有两条总长2.6公里的铁路专用线,直通胶济铁路,可承载年吞吐量200万吨。青岛国际陆港的建立为蓝村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打造千亿级物流产业集群未来可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