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石桥与永绥门
2017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图片为旧时济南圩子墙西南的永绥门及杆石桥(位于今泺源大街与顺河街交叉口附近)。永绥门为仅次于永镇门的济南城防御要地,建于清同治四年。永绥门内为西青龙街,门外为济南去往长清、泰安出城的官道,明代即成为济南的“西南孔道”。
  永绥门外为杆石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元年重修,明崇祯《历城县志》称为“旱石桥”或“捍石桥”,为石拱五孔,长十五米,宽五米,道光《济南府志》称其为“跨锦缠沟南来第一桥”,也是旧时济南城区最大的一座桥。
  永绥门的“永绥”二字最早出自西晋《三国志》中“永绥四海”一词,“绥”为安定、安抚之意。永绥门的命名中寄予了祈愿济南城安定太平的期望。但由于永绥门处于济南的交通要道和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自从这座城门修建之日起,这里便不太安定。
  1912年,革命党人刘梅五等曾埋伏于永绥门外的杆石桥下,准备用炸弹刺杀山东巡警道吴炳湘未遂。1928年,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5月9日攻占了永绥门后,在永绥门城楼上合影留念,留下了济南城屈辱的记忆。
  也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日益强大,再也不必时刻担心强敌外虏的侵犯,才真正实现了人民安定、山河永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