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精神与文明革命
2017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知识分子的幽灵》 丁帆 著 东方出版中心
  ▲ 1793年,路易十六与王后被送上断头台。
     □丁帆

  首先我要甄别的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词条:“贵族精神”和“精神贵族”。同样是获得高贵教养的人,同样会做出令世人尊敬和崇尚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贵族精神”是特指那种经历过奢华生活洗礼而不沉湎于一己的奢靡生活之中,且在物质生活上能上能下,吃尽苦头也无怨无悔的贵族出身的人。而“精神贵族”则是出身平民,甚至十分低贱,但是他们仍然能够获得与保持一种高贵而文明的教养与操守,这种“精神贵族”似乎更加值得人们尊敬。这两种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相同的,即: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尊重他人(包括自己的敌人)和充分自尊,且有为自身的信仰而选择荣辱与生死的自觉意识。我一直是反对血统论的,很久以前也专门写过支持遇罗克观点的随笔,痛斥过革命暴发户的那种自诩为贵族的卑劣行径。但是我尊敬那些具有“精神贵族”意识的统治者,也同样尊敬“反动”的统治者中那些有“贵族精神”气质和教养的人。这些人获得教养的途径各式各样,但是它们都应该是普遍的。这种精神的体现往往在动荡的革命年代里愈加凸显。
  有人以为许多俄罗斯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皆因是贵族血统而拥有了高贵的思想境界,这也不尽然,像别林斯基那样的大批评家并非出自贵族,但是,他无疑是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顶级的精神贵族。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贵族后天的教育环境对培养这样的精神贵族所起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我将主要目光集中在对俄罗斯作家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的考察上,其重要的因素就是18世纪以来我们与欧洲文化少有本质上的可比性,但是与俄罗斯文化却愈走愈近,尤其是“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是去欧美,入苏联的,然而,我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文化的差异性和落差性越是鲜明,就越是能够比较出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区别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与俄罗斯民族都在严酷的阶级斗争文化语境中生活着,所以将一切统治阶级都视为被打倒和消灭的阶级,完全抹杀了人的个性特征以及人的修养,阶级斗争所产生的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仇恨哲学思想已然成为一种民族性格的根性。在这一点上,欧洲的精神贵族气质的弘扬确是人类必须注意的文化教育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像塞万提斯那样去嘲笑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与风车作战的骑士所留存的贵族精神恰恰是我们应该在作品的反讽效果中寻觅的文化教养的遗迹。欧洲的骑士精神固然会被发达的新资本主义文明所替代,但是,反观近几百年的人性发展,那种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执着献身精神的骑士精神,正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逐渐被现代消费文化消解了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和人性的信仰及价值。
  就像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当路易十六的王后走上断头台行将被处死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且不说法国大革命的暴力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后果,但这位无辜敌人的那种在无意识层面表达出来的贵族气质和教养却是与世长存的。同样,路易十六这个热衷于机械制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减少死刑犯受刑时的痛苦,他与人研制了断头机器,9个月以后,他亲自以自己的头颅做了实验)而对政治不甚了了的国王,在行刑前所留下的遗言或许对社会政治历史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他面对死亡,所想到的不是仇恨自己的敌人,而是面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世界所发出的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热望:“我无罪。我原谅置我于死地之人。我祈求上帝,不要因为我的血让法兰西流更多血。”
  这并非政治遗言,亦非私密性的家族遗言,他代表的并非是一个暴君,而是一个贵族面对世界的精神宣示。且不说路易十六是被革命的暴民所误杀的君王(他也希望改革),就其对待人的生离死别时的人生态度来看,他或许是远远超过了许多上帝的信徒的一般宗教信仰层面,而获得了死亡后的灵魂永生,因为他的遗言给了我灵魂的震撼!在1993年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大会上,法国总统密特朗之所以说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我以为并非仅仅是对那场革命的深思,指出它对世界民主自由进步的贡献,更是一种对革命中那种为法兰西的历史进步贡献出自己生命的贵族精神的褒扬。
  也许,17世纪以后的俄国贵族比比皆是,但是,其贵族精神与欧洲的贵族精神是有区别的,除了民族主义的哲学思想使他们更加以居高临下的怜悯姿态去同情穷人外,其东正教信仰的价值理念使他们救赎俄罗斯的意识更为强烈。1910年10月28日,83岁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毅然决然地把所有的财产分给穷人,随后离开他那个巨大的地主庄园出走,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凉的小车站里。然而,这种行为举止只能解释为宗教式的出走,与欧洲传统的贵族精神还是有差异性的。但是,贵族精神只有通过知识分子的思想传播和教育途径才能普及于世。
  无疑,一个人的肉体消失了,而他的精神和思想却永远长留于世,这才是真正的贵族。而非现代中国式的暴发户贵族,以炫富奢靡为能事,所以,中国人衡量贵族的标准往往用“富不过三代”作论,以“富”为核心词的“贵族”缺少的就是人文精神和教养的富足。的确,没有众多的知识分子精神贵族的存在,中国近代以来就难以形成一个有庞大合力的“知识阶层”,而没有这样一个阶层,中国的所谓启蒙运动就会陷入长久的彷徨之中。
  (摘选自《知识分子的幽灵》,有删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