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石榴情缘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峰
  古书上有:“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讲的是谷、木、人获益期的事。树、人之间历来故事颇多,情缘也浓。我与树木中的“石榴”树就有很特殊的缘分。
  我一记事,就与门前窗下那棵石榴树为伴。到了能爬树的年龄时,那棵石榴树就成了我朝夕相处的伙伴。甚至,到了吃饭的时候,也不下来,让母亲递上一个煎饼,就坐在树杈上吃。每当春天孕起了花骨朵,我与弟弟也就围着它忙活了起来,又浇水,又施肥,还撒上灰水治害虫等。不过这时,我们就停止了爬树,为了防止其他小伙伴糟蹋它,还割来了山棘子,在树根周围圈起来,日夜守护,让它好好地坐果长大。
  后来离家越来越远,还时不时地回去看看它。几十年过去了,树又从根部发出了新枝,如今依然茂盛,每当花期,满树红似火焰;中秋前后,硕果满枝。查了有关资料,知道石榴树栽种后3年即可结果,其收获年期远不止“十获”,可连续结果长达七八十年。树的寿命可达百年之久,如果管理得好,可达两百年以上。真是令人惊羡!更令人惊奇的是,石榴不仅果实酸甜可口,其全身皆宝:树叶、石榴花、果皮、树皮、树根等皆可入药。怪不得小时候农家人买不起茶叶,往往是将石榴树叶入锅一炒,用来泡水,老人说喝了“败火”。
  生长在我国的石榴树,据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张骞到达西域的安石国后,他住的房前有一棵树,繁花怒放,色艳如火。张骞经常细细欣赏,很是喜欢。一打听,叫石榴树。后来天旱无雨,树木日见枯萎,张骞就不时挑水浇灌,辛勤照料,使其枝叶返绿,榴花复艳。
  张骞完成使命要回中原,安石国王赠送金玉礼品均被回拒,他请求带回那棵门前的石榴树。不幸途中遭匈奴人拦截,在冲杀中石榴树消失了。当张骞一行到达京城长安时,汉武帝率百官迎接,正在此时,一位红裙绿衣的妙龄女子气喘吁吁,流着眼泪向张骞奔来,大家不知何故。张骞定睛一看,也大吃一惊,这不是在安石国时被自己轰出门的那位姑娘吗?原来有天夜里,传来轻轻的叩门声,张骞开门一看是一位姑娘,恳求带她一起前往中原。张骞当时暗想,定是安石使女想逃走,自己身为汉使,不能惹出事端,就好言相劝,婉言谢绝了。不想该女子一路追来,问她为何不安心故国,千里迢迢随行至此?姑娘垂泪道:奴不图富贵,只求回报浇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随。言罢忽然不见身影,随即化为一棵花盛叶茂的石榴树。张骞恍然大悟,向汉武帝禀报了在安石国浇灌石榴树的事,汉武帝大喜,命工匠移至御花园中,从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树。
  石榴不仅全身是宝,福及人类,还因果实硕大喜人,成熟后裂皮露籽,犹如笑口大开而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的喜爱。古代水墨为主的文人画中已屡有所见,到了近现代,色彩入画后,用西洋红、胭脂、曙红等,画籽粒多多,也赋予了中国画新的生命。
  石榴也是我作画喜爱的题材,每当我调色铺纸舞动画笔的时候,脑海中立即就会浮现出老家门前那棵童年的伙伴——石榴树。它的枝干身躯,繁花绿叶,特别是秋天果实成熟,累累枝头,笑口露齿,白粉相间,其情其景,宛如眼前。
  每当此时,我总是情浓如醇,热泪盈眶,细调色墨,在软白的宣纸上,书写我对它的万种情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