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因骨质疏松胸腰椎发生骨折
专家:定期骨密度检测,早期干预治疗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烟台山医院医生正在对患者进行检查。 通讯员 供图
  本报10月18日讯(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叶杏 邢守林 张国杰)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爱护您的骨骼,保护您的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每3秒就有一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脆性骨折,每年骨质疏松骨折的人数超过890万人。
  烟台山医院骨病与慢病科黄晨主任建议,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早期干预,规范治疗,降低中老年人骨折的发病率。
  来自芝罘区的刘老太,今年81岁了,近三年来,在没有外力原因的情况下,已经连续第11胸椎和第2腰椎发生自发性骨折,而且胸、背疼得厉害。
  不仅如此,她的身高也明显变矮了,原来身高一米六的老人现在只有一米五四了,老人平时在家也吃钙片,但效果一般。近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烟台山医院想看看病情。经骨密度检测,其T值为-3.4,确诊为骨质疏松。黄晨主任为老人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后情况明显改善。
  56岁的莱山区的宋女士因右侧髋部疼痛5年来诊,经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因为她自己服用激素治疗已经4年了,近年来感觉全身痛,听说烟台山医院检查骨质疏松,急忙来查一下,经骨密度检测,T值为-3.6,诊断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烟台山医院骨病与慢病科主任黄晨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骨折,其中椎体骨折、髋骨骨折、手腕骨折比较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时间长,往往导致老年人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要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关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降低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避免初次骨折和再次骨折的发生。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常见,往往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黄晨主任称,一次他在急诊值班,一晚上接诊了70位老年人手腕骨折的病例。此外,绝经后妇女比同龄男性更易患该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低体重、营养状况不均衡、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缺乏运动、日晒减少、吸烟、滥用药物、女性提早绝经或闭经等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黄晨主任建议,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从婴儿期和儿童期抓起,以保证高质量的骨骼生长和发育。在成年期和老年期更应重视骨骼保健,减少骨量丢失。具体包括摄入足够的钙剂、维生素D、良好的营养均衡、进行合理的有规律运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戒烟、不滥用药物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当出现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驼背、掉牙、活动能力下降等,都是骨质疏松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