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三百米,却互不通车
老济南为何有两座对立的火车站
2017年1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津浦铁路济南站
   本报记者 朱文龙
  现在一说起二十几年前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的事情,许多人还在扼腕叹息。但大家是否知道,济南经一路附近曾经有两座火车站,一座是被拆除的老火车站,它的正式名称是津浦铁路济南站,还有一座是胶济铁路济南站,这个火车站坐北朝南,南广场紧靠经一路,正对纬三路,北面与津浦铁路济南站垂直。一个城市拥有两座德式建筑的火车站,而且相距仅数百米,在我国众多城市中实属罕见。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两座火车站的故事。
>> 再也见不到的艺术瑰宝
  津浦铁路济南站曾经号称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津浦铁路济南站,也被老济南们称为“济南老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费舍尔设计,是德国青年派设计师在远东设计的最大公共建筑之一,也是津浦铁路线上最豪华的车站之一,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是清华、同济等建筑名校高材生们争相学习的对象。
  济南老火车站,建筑主体是一座高大的圆形钟楼。绿色的穹顶,蘑菇石的墙体,屋顶的老虎窗,已经成为老济南永恒的记忆。整座建筑的风格是巴洛克式,钟楼立面的螺旋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
  在建筑界,提起铁路的站点设计,没有人不晓得津浦铁路济南站。作为我国一处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济南出版的各种地图、旅游手册都以老火车站为地理标志,比肩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
  老火车站是在1992年被拆除的,据当时的报道称,老火车站修建得非常坚固,又因为距离火车道太近,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只能人工拆除,所以用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拆完。一位参与过火车站拆除的工作人员说,当时老火车站的建筑本身保护得很好,钟楼修建得非常精细而且坚固。
  为什么拆除火车站,官方的说法是老火车站已经不堪重负了。1958年,济南铁路分局在车站广场西侧建了一座二层候车室,公开资料记录,候车室能容纳4000多人,但是,1990年左右,济南站全年的客运量在400万人次左右,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次的客运量。客流高峰时,旅客从候车室流向广场,站前广场就成了候车场。拥挤的人群,排成几百米的长队,转着圈儿慢慢地进站,尤其是赶上春运,广场就是宿营地,根本就进不了站,所以要建个大的、更好的火车站。
  1992年7月1日8时5分,济南老火车站钟楼被拆毁,在整个火车站拆除过程中,许多济南市民来此拍照留念。济南火车站的拆除是济南城市文化不可挽回的损失。

>> 德日两国共建的火车站
  济南除了津浦铁路济南站,还有一座胶济铁路济南站,这座火车站是山东省内最早的铁路——胶济铁路的终点站。
  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胶济铁路的修筑和经营权、沿线矿产开采权和在山东全省的投资优先权,同年9月23日,胶济铁路正式开工。
  在胶济铁路修筑期间,津浦铁路还在酝酿中,当时德国人希望这两条铁路可以并轨,所以在胶济铁路济南站选址的时候,德国人特意买了一块长1850米、宽300米的土地作为两路共用的车站使用。
  1904年,胶济铁路济南站建成,车站最初的名称是济南西站,也叫作商埠站。该站建设初期,德国人没有想到商埠会发展得如此迅猛,所以车站建的规模比较小,设施也比较简陋,不过因为商埠区就这么一个火车站,日常还是很繁忙的。
  让德国人没想到的是,中国人竟然要新建一座津浦铁路济南站。眼看着“两路并轨”的方案就要落空,德方马上与中方谈判,但中方因为害怕德国人控制路权,拒绝了德方的提议。于是,津浦铁路济南站诞生了。这座精美的、堪称经典的车站一经诞生,便让规模较小的胶济铁路济南站相形见绌。德方不甘落后,为了与中方抗衡,决定扩建胶济铁路济南站。
  为了抗衡津浦铁路济南站,在1914年,德国人决定重新修建胶济铁路济南站,风格采用德国古典主义风格,中间突出的部分是候车大厅,二层有高大的爱奥尼克柱廊,坡屋顶高大陡峻,中间有钟楼,两边采用不对称的处理手法,西边为办公管理用房和旅馆,东侧为餐厅和贵宾休息区。建筑的色彩为红屋顶和咖啡色的蘑菇石为主,形成与老城完全不同的商埠色彩,堪称近代火车站建筑中的精品。
  就在德方大兴土木、奋起直追的时候,日本人突然宣布对德国宣战,并派重兵进攻德国人控制的青岛和胶济铁路,这场战争让德国工程师们梦碎中国。
  由于德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胶济铁路迅速落到了日本人手里。日本在接手胶济铁路的同时,也把德国未完工的胶济铁路济南站扩建工程接了过来。1915年,车站竣工。由德国、日本两个敌对国家在中国接续完成一座欧式车站的建设,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极为罕见。有趣的是,津浦铁路济南站与胶济铁路济南站相隔仅300米,相互之间却并不通车。
>> 曾到访火车站的名流们
  在历史上,这两座火车站都迎接过不少社会名流。
  先说津浦铁路济南站,最先来到这座车站的伟人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9月下旬,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致力于铁路建设的孙中山,从天津乘火车南下赴济南。当时一份极有影响的报纸《申报》报道说:“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孙先生乘车将到,各界均预在车站欢迎。车站之过客桥(天桥),满插国旗,桥下以柏枝结成牌楼,菊花嵌成‘欢迎’字样……”
  1924年,津浦铁路济南站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这年4月12日,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携印度和美国学者六人访华。在从上海赴北平途中,增加了南京、济南两站。4月22日清晨,抵达济南火车站。徐志摩担任随行翻译和接待陪侍。山东省教育厅官员及济南各校校长专程前往车站迎接。此后泰戈尔在济南作了关于文化交流的演讲。
  相对于荣誉的鲜花,成功的微笑,近代济南见得最多的还是紧锁的眉头,苦涩的泪水,在这一方面,胶济铁路济南站或许更有发言权。
  1928年5月1日,国民革命军占领济南。由于奉系政权与日本交好,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上,日本田中内阁以保卫侨民为由,宣布出兵山东,派部队从本土抵达青岛,再乘胶济铁路火车抵达济南。此后,日军制造了“济南惨案”。日军盘踞济南长达一年之久。在此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多次交涉,直到1929年,日军才答应撤出济南。1929年5月12日,日军第三师团师团长安满钦一和参谋长谷寿夫(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主犯)率全体日军撤出济南,登车地点就是胶济铁路济南站。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至长沙,合办临时大学。由于津浦铁路中断,北平的学者们设法取道天津,乘船至烟台或青岛,沿胶济铁路到济南,再转津浦铁路南下。胶济铁路济南站作为中转地,许多学者,诸如沈从文、朱光潜、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等都在此留下了惊鸿一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