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人
2018年05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淼
  也许是《二泉映月》的悲凉曲调太深入人心了,在国内,如果提到街头艺人,人们总会先想到命途多舛的阿炳。如果看到有人在街上表演,人们多半会投去怜悯的目光,偶尔投几枚硬币,也颇有施舍的意味。
  我在北京上学时,学校附近有条狭长灰暗的地下通道,那里有时坐着个戴黑框眼镜的长发年轻人,捧着吉他,唱着颓废的原创歌曲。虽然看起来文质彬彬,并不寒酸,但是路人还是怜悯大于欣赏。时不时也有人扔下几毛钱,却都很少正眼看他。
  出国之后,我惊讶地发现,欧洲的城市里街头艺人星罗棋布,让人大开眼界:从杂技到现场涂鸦,从乐器演奏到肖像速写,从歌唱到默剧行为艺术,带着孩子演,抱着宠物演,踩着高跷演……水平不一,各有意趣。路人对街头艺人的态度,更让我深有感触。不论表演精彩与否,观赏者总是投去欣赏、尊敬和鼓励的目光,毫无怜悯和鄙弃之意。
  国外也有残疾人上街献艺。我在德国上学的路上,常常看到一位没腿的青年坐在地上敲手碟鼓。每次他都打扮得干干净净,用灵活的双手为路人献上动人的乐章。他的表情淡然而陶醉,丝毫没有让人怜惜的神色。他不时地抬起头,给听众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路人也回赠给他善意的掌声,不是出于同情,而是钦佩,甚至是自感惭愧。
  街头的表演没有专业不专业之说,只要自信,就可以献艺。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两个敲马林巴和颤音琴的小伙子。从娴熟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上就能断定,他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系学生。每一曲终了,四面都掌声雷动,传来“再来一个”的高呼声,那场面就像专业的音乐会一般。两位艺人表演结束后,人群意犹未尽,刚要散开,忽然不知从哪里钻出一群穿蓝色T恤的小男孩,最大的也不过八九岁。他们在同一地点排成两行,放起了街舞的音乐。随即,几个孩子伴着欢快的节奏,跳起了简单的舞步。虽然舞姿并不到位,队形也不整齐,但他们快乐得像一群蓝精灵。这热情让路人又纷纷驻足,为他们拍手助兴。和两位专业艺人的表演场面相比,气氛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见过的最小的“街头艺人”是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她捧着竖笛,站着还不及谱架高,时不时胆怯地看看在一旁微笑的母亲。想必是这位妈妈故意要锻炼一下孩子的胆量。小女孩的技巧先不谈,单说她的气力就不太够,吹出的笛声很小,而且也只是简单的几个音符,几乎不成调子。音乐神童肯定算不上了,可是勇气可嘉,引得路人纷纷投来鼓励的笑容,更有慷慨解囊的叔叔阿姨。
  我见过的年纪最大的街头艺人大概有八十多岁了,头发胡子花白,戴着圆边礼帽,站在布拉格老城的广场上,自娱自乐地吹着萨克斯。悠扬的爵士乐和老人轻快的舞步配合得天衣无缝,估计他已经玩了一辈子爵士了。一边表演,老人一边用眼神暗示围观者跟他一起跳舞。一开始人们还有些拘谨,可后来都被旋律所感染,一时间,广场竟成了一个即兴的舞蹈派对。
  如此多的街头艺人,背景各不相同,我总是想:他们上街献艺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有的可能是迫不得已,真的特别需要钱。但我想,在大多数情况下,金钱只是路人的肯定和鼓励方式,街艺者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此。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音乐友人。他无意间给了我一个精妙的答案。这位友人曾是美国一家著名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作曲和钢琴系毕业。搬到德国后,他成了小有名气的爵士作曲家和演奏家。可是他每到星期日,就抱着椰子做的沙锤,站在街上表演自己原创的爵士小调,一唱就是一下午。他那非洲人特有的深沉嗓音和沙锤的敲击声可以传出几百米远。
  我问他:“你已是业内名人,吃穿不愁,为什么还喜欢在街头演出?”他很诚恳地回答说:“就是为了那分自由而纯粹的联系!”看我一脸迷茫,他解释说:“‘自由的联系’说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作为街头艺人演出,这空间是大家的。而且路人和艺人都享受着随机的自由。艺人想演就演,观众想看就看,想走两方也都可以随时离开。而说到‘纯粹的联系’,可能只有街头艺人自己心里清楚。艺术家都很希望通过艺术和观众产生情感上的联系。而舞台会把艺术家架空成高高在上的明星,使其失去和观众最直接的交流。街头表演让艺人们有机会零距离回到观众身边。这样,没有了剧场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了门票的金钱束缚,就只剩下了‘艺人-艺术-艺术的欣赏者’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关系。表演者会更接近欣赏者的心灵,感情的沟通会更自如、更真切。”
  听了这番阐述,我恍然大悟。虽然没有做过街头艺人,但是我有过在街边做广告发赠品的经历。当我每次搭讪一个陌生人,看着他们的眼睛和他们交流时,我感受到他们的心灵慢慢地敞开。当我微笑着说出宣传语,把赠品递到他们手中时,我看到的是感激的目光。不是感激我送给他们的赠品,而是感激这种直接而友好的“联系”。
  或许,街边艺人的真正技艺既不是他们的舞姿,也不是他们的唱功,而是他们和陌生心灵建立联系的能力,即兴、自由而又纯粹。茫然走在路上的灵魂是孤独的,街头艺人献给他们一个停留的理由,用艺术这种温婉的形式抚慰着、温暖着、开启着、串联着那一颗颗回避的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