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生态,全面推行“湾长制”
山东5月底前建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库
2018年05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5月15日讯(记者 谢丽聃) 日前,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贯彻落实海洋强省建设战略动员会议在济南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今年5月底前建立全省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库,全面推行“湾长制”,加快发展渔业“新六产”,到203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表示,“海上粮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海洋生态牧场建设异军突起,装备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远洋渔业快速发展,实力从第四位跃居全国首位。依法管海管渔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海洋与渔业迈入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2018年全面完成224个生态红线区分类管控。加快编制海岸线保护规划,健全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制度。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海洋岸线恢复、海洋环境整治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工程,5月底前建立全省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库。
  王守信介绍,我省将建立健全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制度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全面推行“湾长制”,开展胶州湾等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加快编制省市县三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今年9月份要全面完成。实施近岸海域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年底前全面清理沿海城市核心区海岸线向海1公里内筏式养殖设施。
  另外,加强沿海7市及主要县(市、区)海洋预报减灾能力建设,尽快完成市级海洋预报减灾机构组建,切实履行海洋观测职责,建立沿海重大工程建设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价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全面参与国家“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提高海洋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智慧化水平。健全省市县三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动实施“胶东海上调水”工程。积极推进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验。力争未来5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根据规划,我省将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做强“渔夫垂钓”等休闲渔业旅游品牌,培育一批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未来3年建设70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海洋牧场综合收入达到3000亿元。打造一批现代渔港经济区,加快发展渔业“新六产”。
  根据《行动方案》规划,到202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87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左右,海洋创新动力强劲,市场主体活力充沛,海洋生态良好,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实现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战略性转变,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