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烹饪学院副院长刘雪峰:
600多道经典胶东菜,几乎全会做
2018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雪峰在展示厨艺。
     30年只干一件事,这说的是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烹饪学院副院长刘雪峰。他把鲁菜传承之路走得别样精彩。

  文/片 
本报记者 周国芳 王小涵 通讯员 芦琦       

  痴迷鲁菜,没事就去淘菜谱
  作为山东人,如果平时在家宴请外地的朋友,免不了要露一手鲁菜,若是拿不准制作技法和原材料的标准量,中国鲁菜标准无疑是最好的参考百科。
  目前,中国鲁菜标准体系中涵盖了包括葱烧海参、油爆海螺等120个典型鲁菜的工艺制作流程,而其中有60多个标准是刘雪峰制定的。
  刘雪峰1987年来到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学习,后留校任教,如今是烹饪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今年获评“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既入“烹饪门”,刘雪峰的一生都对鲁菜“着了迷”,鲁菜标准的制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刘雪峰参与制定的这个标准中包含了许多在烹饪界几近失传的典型菜。他说:“当时资料极为匮乏,制定标准很难入手。但是我有一个好习惯,闲着没事就去旧书摊‘淘’书,甚至淘到了已经绝版的铅印手刻本《山东菜谱》。”正是这些地摊上不起眼的脏书、旧书,对刘雪峰挖掘传统鲁菜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烹饪古本只能为部分鲁菜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对于标准仍旧空白的菜品,刘雪峰又犯了难。“我只能三番五次去一些老师傅家里讨教,磨着他们把从不外传的绝活儿教给我,再找同行切磋交流。有时候整天蹲在办公室,盯着电脑里的菜品图片反复揣摩,再进厨房操作验证。每当一道菜品完成后,都有欢呼雀跃的感觉。”刘雪峰说。
  参与制定鲁菜标准,必须做得一手好菜。胶东菜是鲁菜的一个重要分支,有600多道代表菜,刘雪峰几乎没有不会的。他如今经常出去演示交流,从来没有失过手。
  为烟台获评“中国鲁菜之都”两度立功
  除了热衷于学做菜,刘雪峰还酷爱研究菜。原来教学菜品《珊瑚鱼》颜色土气,他就把普通面粉改成了吉士粉,顿时颜色鲜艳了;原本的珊瑚做出来经常趴着,他就在刀法上做改进和创新,刀工更细、切片更薄,让珊瑚成功地站立起来了。凭着近30年的菜品积累和好手艺,随便说起一道鲁菜,刘雪峰都能熟练地介绍出来,久而久之,同行们都亲切地称他“鲁菜博物馆”。
  2014年,烟台市获评“中国鲁菜之都”的称号,而这分美誉背后承载了刘雪峰沉甸甸的努力。由于学院被誉为“中国烹饪学府”,拥有国内一流的烹饪水准,整理中国美食之都申报材料的时候,任务下到学院,学院又把这一重担交给了刘雪峰。
  刘雪峰说,接到任务后,他和同事们几乎天天加班,有一次为了整理材料四天四夜没睡觉,硬生生地将三年的申报期压缩成一年;2017年复审时,刘雪峰用11天与同事们整理出12.9万字的材料,为烟台市保持“中国美食之都”称号“二次立功”。
  匠心贵在坚守,30年扎根鲁菜基因传承
  “这个人就是为鲁菜而生的!”同行们惊叹。而对刘雪峰来说,近20年来,超过7个小时睡眠时间的天数屈指可数。他自始至终只做了一件事——传承鲁菜基因。据统计,刘雪峰已在校教授学生6000余名,累计培训厨师过万名;培养出省首席技师5人、省突出贡献技师2人、市首席技师4人、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
  除了带徒传技,刘雪峰还担任了山东鲁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春雪食品有限公司研发顾问,事业有成的他仍坚持鲁菜日常基本功训练和菜品研发。他介绍,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规律,烹饪技能变革为4年一个周期,这也要求自己具备与时俱进的烹饪技能,继续担当行业中的发挥引领作用的标杆和榜样。
  “传承基因,弘扬鲁菜,为鲁菜形成标准体系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做这些已经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对于荣誉和成绩,刘雪峰认为,自己能走到今天,完全得益于学院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感谢学院的精心培养,感谢老师的无私帮助,感谢同事和家人们辛勤付出。今后会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为鲁菜的传承发展再立新功。”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