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启发了斯坦·李的现实版“美国队长”
2018年1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周,美国好莱坞知名电影人、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去世,不少人在怀念他时认为,没有这位创作了《神奇四侠》《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X战警》《奇异博士》等漫画的“美国金庸”,今天美国电影文化中标志性的超级英雄模式是不可想象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斯坦·李笔下的那些超级英雄其实有着一个现实中的原型——那就是在二战中号称“美国最强大兵”的奥迪·墨菲。
  在斯坦·李参与创作的漫画《美国队长》中,主人公是个身高不到一米七、体格单薄,却一心要参军为国效力的美国青年。这个模板被公认为套用了奥迪·墨菲的早年经历——墨菲于1924年6月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有爱尔兰血统的农民家庭。1942年,怀着一颗热忱的爱国心的墨菲报名参军,但这个有志青年身高仅165厘米,体重49公斤,在普遍人高马大的美国白人社会,这个身高体重相当于“半残废”。所以当他说出想要参加海军陆战队的愿望时,征兵站里顿时一片哄笑。征兵官抹着笑出来的眼泪问他:“说吧,小子,你是不是谁派来跟我们开玩笑的?”
  海军拒绝了他的参军申请,空军也不要他,最后只有陆军本着“炮灰不嫌多”的原则接受了这个小个子。但事实证明,墨菲的体格实在太弱了,在考察体能的新兵训练中,墨菲数次因体力不支而昏倒。教官看他实在不行,想将他干脆分到不在一线作战的炊事班去,没想到这个“照顾”之举却遭到了墨菲本人的反对。他坚称自己参军就是要到战场上去“奉献生命”的,坚持要在一线作战。于是屡次被判定“体能不合格”的墨菲,不得不在训练营中来回训练了三次才最终被送上战场。
  然而,真到了战场上,这位原本在训练营中“吊车尾”的士兵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素养。他先是因优秀的射击能力被提拔为下士,而后又因独自一人干掉了两个德军机枪小队而首次被授勋。在1944年一次战斗中,墨菲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高光的“英雄时刻”。当时,墨菲随他的连队在法国南部防守一个军事据点时遭遇德军猛攻。在全连被歼,据点即将失守的情况下,先前因患了疟疾没有参与战斗的墨菲挺枪跃起,利用敌军的麻痹大意和自己的优秀射术,对德军发起了反击。在耗尽弹药之时,这个身高1米65、得了疟疾还一腿中弹的小个子爬上了一辆着了火的坦克歼击车,冒着坦克即将爆炸的危险用车载机枪打退了对方最后一次进攻尝试,最终硬是靠一个人守住了美军据点。
  战后统计,仅此一战中,墨菲就击毙德军240人,外加四辆德国坦克。有意思的是,战后被俘的德军军官一直拒绝接受自己被一个小个子士兵挡住的事实,坚称对面一定有一个连的美国守军。
  奥迪·墨菲的赫赫战功让他成为美军有史以来被授勋最多的人,他总共被授予过33枚勋章,其中包括美军能颁给个人的全部勋章。战后,墨菲转行进军演艺圈,还拍了一部以自己事迹为原型的电影。但与普通电影都对现实有所夸张不同,这部电影对他的战功反而有所删减,因为导演认为如果照着史实来拍的话,观众会觉得剧情太扯,可信度不高。
  与奥迪·墨菲几乎同龄的斯坦·李对这位现实中的超级英雄十分仰慕,所以在参与改编《美国队长》时,就活用了他的事迹,将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个理想远大、起点卑微的小人物。而在之后斯坦·李的超级英雄漫画创作中,我们也总能看到墨菲的影子:一个小人物,原本力量渺小,但始终为理想矢志不渝。终于有一天,当邪恶势力汹涌而来,当身边的同伴一个个倒下,小人物毅然拿起武器、挺身战斗,成了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这也许就是奥迪·墨菲给那一代美国青年赋予的美国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