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支农开启金融服务新模式:“龙头企业+农户+订单”
建行聊城分行试水个人农机具贷款
2015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周爱宝
 通讯员 康跃栋 舒丙来 于福贵

  金秋十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采访车奔驰在广阔的鲁西平原上,从省城济南到聊城途中,从高速公路下来进入县级公路,打开车窗看到打晒场上到处是金黄的玉米、雪白的棉花在晾晒。正是收储的时候,也是秸杆产生的时候,但记者却没有看到一处冒烟的土地,是当地基层工作到位,还是综合治理取得了成效?
  聊城建行的工作人员揭开了谜底,这里看不到焚烧秸秆的土地,也看不到禁烧秸秆的宣传标语。因为这些秸秆都被集中到了各个收储点,然后送进了泉林纸业的生产线。而泉林纸业的负责人说:秸秆固然可以做造纸原料,我们工艺和设备很强大,但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没有当地银行的支持,不会如此干净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而今年的空气环保功劳应该狠狠地给建设银行聊城分行记上一笔!在建设银行山东分行的支持下,他们“量身定做”地开发出了“公司+农户”的个人农机具贷款服务方案,确保了泉林纸业的“秸秆收储体系运作模式”高效运转。
  创新之花,娇艳明丽;创新之果,醇香醉人。建设银行从当年城市建设的专业银行定位早就发展成为覆盖城乡综合金融业务的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创新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勿庸置疑。但毕竟是在城市建设和居民金融服务上才是强项,这一次他们个人农机具贷款服务方案运作的如何?
 环保项目造福百姓
 建行力挺收储农户

  计划经济时代县县都有造纸厂的时代许多人还有记忆,那时的造纸厂在北方大多就是用的麦草秸杆,但因工艺、环保等问题纷纷倒闭或转型成以木浆为原料,而有一家企业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草浆生产企业,这就是泉林纸业公司,这是一家造纸企业,也是一家被国家许多部委褒奖的环保企业,极具社会责任。他们因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设备水平,在环保与秸杆综合利用上在全国首屈一指,其在废水处理上,泉林纸业变废为宝,生产出了各种生物肥,而处理后的水再循环利用,水质达标,养鱼都没有问题。
  但公司在原料收储环节上,却始终存在着一个难解的疙瘩。公司高层发现,为保证原材料供应,公司在山东、江苏、河南建起了覆盖广泛的农业秸秆收储网络,由公司出资购买配套的农机具,租赁给收储点使用,几年下来,对几百个收储点投入的资金已经过亿。由于设备所有权归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设备过度使用、维修不及时、折旧损毁加速等一系列问题。公司一直在寻找破解之道,却苦无良策。公司所在地的山东高唐县一百多个收储点的农户也很纠结。收秸秆是个理想的生财之道,再加上背靠泉林纸业这棵大树,谁都想把生意做大一点。问题是,想扩大规模缺少配套的农机具,自己购买财力不足。向银行贷款吧,咨询了几家银行,因解决不了担保问题,没有适合的信贷产品。而此时的建设银行聊城分行,正在寻找支农金融服务的切入点。服务“三农”,既是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块诱人的大蛋糕,问题在于,向来在中长期建设贷款业务领域长袖善舞的建设银行,如何才能做到对农村市场的精准下刀?
  为泉林纸业服务多年的高唐支行客户经理张晏,在与公司负责人沟通时,知悉了企业在秸秆收储环节的苦衷和需求。这个问题由她反馈至支行,由支行而市行,在某次的产品分析会上,与会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泉林纸业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方有着多年的业务合作关系,现在既然企业有需求,那么能不能在这里下点功夫,作为聊城分行服务三农的破冰之旅呢?
 “龙头企业+农户+订单”
 农机贷款方案出台

  2014年上半年,建行山东分行出台了涉农贷款业务《指导意见》,让正在寻求支农业务突破口的聊城分行眼前一亮。在《指导意见》征求意见之时,聊城分行带着问题上路,与省分行多次沟通,在原有种植、养殖类贷款项目上增加了农机具类支农贷款,打通了政策通道。
  趁热好打铁。为了赶在秋收之前实现贷款投放,省分行成立了由省行部门、聊城分行、经办行组成的支农业务团队,与企业、农户通过一系列高密度的接触、洽谈,最终确定了“龙头企业+农户+订单”的信贷运作模式。2014年10月16日,王长印等第一批11个秸秆收储点的农户接到通知,他们购买设备的贷款已经到位。
  “没想到建行敢于尝试,为我们设计出了这个支农的产品,非常佩服!”泉林纸业副总经理姚霞说。“以前针对农户的只有流动资金贷款,没有固定资产类贷款,并且期限不超过一年,但这一贷款项目期限为3年,年利率只有7%多一点。”这样收储户用起款来很安心,不像短贷那么麻烦。记者采访了解到,“泉林公司秸秆收储体系运作模式”是按每6000亩耕地建一个标准化秸秆收储千吨点,收储点一般由当地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农户自主经营管理,泉林公司则对千吨点的原料按计划调拨,从而实现了泉林公司原料库的前移。那么,围绕这一收储体系,建行如何做好各个环节的服务?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在制定营销方案时做了充分考虑。
  贷款期限和利率是农户贷款最关注的问题。“以前为农户贷款只有流动资金贷款,没有固定资产类贷款,并且期限不超过一年,但我们考虑到收储点的盈利水平、还款能力,经过反复斟酌,将这一款产品贷款期限确定为3年。在利率上适当予以上浮,既保证了农户偿还能力,也保证了我行收益。”建行高唐县支行有关人士介绍说。
  利用电子银行产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是分行的第二个举措。一方面,为泉林公司开通高级版企业网银,农户贷款、购买农机具以及农户秸秆资金划拨都可通过企业网银结算。另一方面,为每个贷款农户都办理了涉农卡,并配套签约个人网银、短信通知等服务,方便农户掌握与泉林公司的结算款何时到账、额度多少。“现在收储点的农户都用惯了建行的手机银行,结算款项也就是动动手指头的事,举手之劳都算不上。”
 扶持百家投了五千万
 农户用了都说好

  穿过乡间小道,记者采访了两个收储点,发现农户的小日子过得富足,对未来充满信心,让人新鲜兴奋。“这个买卖收益那是没说的。我以前在镇上开过商店,一年也就挣个三五万。现在我收秸秆,每年千把吨,净赚二十多万。”高唐县尹集镇农民张子振浑身风尘仆仆,但说起收储点的生意来,却难掩兴奋之情。他指着存储场上堆积如山的秸秆料垛说:“收料忙的时候雇几个人,平时就我们两口子干。”经济是基础,张子振夫妇用建行贷款购买的农机赚鼓了腰包,对自己的“摇钱树”农机也格外爱惜。
  收储点运转起来后,需要长期存放秸秆,最担心的是发生火灾,一旦不慎失火,将导致惨烈的血本无归。建行客户经理在实地走访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能不能给收储点投保以防万一?这个想法与泉林公司的负责人不谋而合。自今年开始,由泉林公司牵头,为全部的收储点投保相应险种,即使遇到火灾,也能有效保护农户和银行权益。
  至目前,聊城分行已对区域内100个秸秆收储点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400万元,居山东分行系统内前列。以此为切入点,“五贷一透”、“助保贷”等系列产品先后在农村市场试水,支农贷款业务正在迈向更高的台阶。
  在贷款支农的同时,聊城分行在农村金融服务正在推向深入,服务半径不断扩大。2013年,聊城分行在莘县古云镇建起了全国建行系统第一个全功能自助银行,目前已在全市多个农村助农取款点,努力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银行服务的平台搭建到了农户的家门口。
  记者聊城一行看到丰收景象,看到了建行聊城分行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号召,高擎创新发展之旗,积极探索支农金融服务的路径与模式,持续打造业务新亮点、新优势,收获了一路好风景。

 山东建行创新支农进行时  系列报道之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