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巷镇帽杨小学创建“快乐书吧”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2015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自助快乐书吧。
     殷巷镇帽杨小学是商河县最西北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多年来,帽杨小学一直致力于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在2009年顺利通过了山东省“绿色学校”的达标验收。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帽杨小学还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系列活动,逐渐形成“让读书成为习惯”的良好风尚。2008年3月,帽杨小学把鼓子秧歌定为校本课程,使当地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以课程的形式走进了校园,并获得了多次殊荣。
  本报记者 刘慧
通讯员 石立武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快乐书吧”成“充电”好去处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渐养成读书习惯,会让学生们受益终生。商河县殷巷镇帽杨小学积极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近年来,学校不断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开展了“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2012年,帽杨小学开展首届书香校园活动,将“晨诵午读”引到了课堂之上。“上午上课之间,学生们会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诵读一些经典篇目。”班主任徐老师说,下午上课之前,学生们可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自此之后,学生们读书的热情比较高涨。”
  俗话说:“读书可以明理”。为了让学生们重视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从学校图书室挑选了120种书目、大约1000本图书以及各类报刊,精心为学生打造了“快乐书吧”。“学生中午不回家或者课间操时间都可以来这里阅读。”石校长说。 
  据石校长介绍,“快乐书吧”内的图书大约每半年更换一次,书吧内有48个座椅,可满足一个班级学生进行阅读。“为了让学生们知道这个年纪该读什么样的书籍,学校走廊内还设立了好书推荐。”学生们可根据简介,进行自主读书。 
开展休闲服装交流会
给旧衣服找到新主人

  多年来,商河县殷巷镇帽杨小学一直致力于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学校人文环境也明显提升。2009年,帽杨小学还顺利通过了山东省“绿色学校”的达标验收。 
  2013年,帽杨小学石校长以致家长一封信的方式为开端,开启了一年一届的休闲服装交流会。“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穿的衣服还没等穿坏就已经因为长高、长胖而不能穿了。”石校长说,这些衣服就如同“鸡肋”一样,扔了可惜,不扔却又不知该如何处理,只能堆在家里占地方。 
  为此,帽杨学校每年11月份会开展一次休闲服装交流会,让衣服重新发挥它的价值。学校将学生们不能穿的衣服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悬挂展示,各班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依次挑选适合自己的服装。休闲服装交流会得到了家长跟学生的一致喜爱。 
鼓子秧歌走进校园
“我们不去继承,就要失传了”

  帽杨小学坐落在民风淳朴的鼓子秧歌之乡——三帽村。为把鼓子秧歌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2008年3月,帽杨小学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鼓子秧歌训练。同年9月,学校把鼓子秧歌定为校本课程,并自编了校本教材《商河鼓子秧歌》。 
  “三帽村虽然作为鼓子秧歌之乡,但是年轻人很少有时间去学习鼓子秧歌。”石校长说,现如今,三帽村小于50岁的村民很少有人会跳鼓子秧歌,“我们如果再不去继承,那这项民俗运动也就失传了。” 
  让家长倍感欣慰的是,自此之后,学生回家后很少上网或出入网吧、游戏厅。更因为学习鼓子秧歌的需要,与家长交流合作、学习谈心的机会越来越多。  2010年春天,帽杨小学又将鼓子秧歌的基本动作编成8节广播体操。通过七年来的课程开设,学生们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凝聚力,并获得了多次殊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