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模范都是一本德育教科书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
2015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超
  21日,淄博市20名(组)道德模范获得表彰,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他们也引导着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一起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道德模范的道德故事吧。

陈霞:自筹70万建日间托老所
  2014年6月24日,张店首家由民间投资的公益性日间照料中心——张店香叶日间照料中心成立。这家设施齐全的公益性“日间托老所”正是由陈霞自筹70余万元打造。陈霞没有向前来活动的老年人收一分钱
  陈霞在照料中心专门设置了一间房作为“爱心衣屋”,用来存放衣服、文具等爱心物资,短短几天时间,爱心市民就汇集来了共十七大箱的爱心衣物和学习用品,通过四川当地志愿者的联合协助,首批爱心物资让张店的暖流温暖了四川贫困山区老人和孩子们的心。
  截至目前,日间照料中心的累计投入已近90万元,陈霞的助老为老的热情却从未有一丝衰减。“有人问我为什么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也说不出来。”陈霞说,自己没有太关注资金的事,只要自己还能坚持下去,就一心想把自己的公益梦想进行到底,自己绝不会半途而废。
  陈霞,平凡的心里蕴藏了巨大的公益梦想,正是这样的公益情怀,感召着每一个人,让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汇集起来,集结公益,同心向善。
邹萍:用良心做放心蒸包
  邹萍,女,汉族,1967年出生,现任邹家蒸包店总经理。28年来,邹萍一直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行为之本。邹萍用诚实守信的行动赢得了员工、顾客、供货单位的赞誉,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企业从一家小店发展到拥有4家连锁店的大型快餐企业。
  在企业创业之初,邹家蒸包负债经营面临的压力相当大,面对困难,她坚持使用好原料、坚持把产品做得更好,坚持用感恩之心对待每一位顾客,坚持做到干净卫生,用真情和诚实守信赢得了众多的回头客。开店以来,邹萍从未拖欠过员工工资,有时因为资金临时周转不过来,寻求借款为员工发放工资,用信用赢得了员工的爱戴。邹萍用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构建了一条安全、卫生的原材料供应链,邹萍向各供货商承诺:“只要是为邹家蒸包提供安全放心的原材料,货款都及时结算”。
  邹萍利用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诚实守信、感恩教育,把言教与身教融为一体,员工生病邹萍都亲自慰问看望,有位员工,不幸得了败血症,邹萍捐款一万元,邹萍还想方设法帮助员工解决家庭资金困难,兑现“不让跟着自己工作的员工吃亏”的承诺,邹家蒸包店设立了诚实守信奖。
马永吉、刘守山、张庆军: 轿车大火中拖出两男子
  马永吉、刘守山、张庆军,平均年龄50多岁,是淄川建材城保安。2013年10月21日晚,一辆红色的尼桑轿车在建材城附近撞车起火,危急时刻三人冒着汽车随时爆炸的危险,从火海中救出昏迷的两名伤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午间新闻对三人火海救人的事迹作出专题报道。
  10月21日晚上将近12点的时候,三名保安正准备巡逻,忽然听到建材城西边的张博路上传来一声巨响,一辆红色的尼桑轿车撞车起火。保安马永吉立马返回拿灭火器。当时车内四个人经过剧烈撞击已经全部昏迷。三名保安一边用灭火器压制火势,一边着手打开车门救人。
  前车门已经打不开了,四个车门只有后一个车门能打开,在三位保安合力救出第一名被困男子后,后座上另一名男子的腿却被卡住了。情况紧急,三个灭火器都用完了,三人屏住呼吸,慢慢地挪动被卡男子的腿,终于第二个人也获救了。
李向利:胃只剩核桃大小仍坚守一线
  李向利,现任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西六路派出所副主任科员。2008年,他因患上胃癌切除了胃部的85%,体重从160斤剧减至90多斤,他以超常毅力顽强与病魔抗争,刚刚打完化疗就回到岗位坚持工作。
  一年时间就办理刑事、治安案件230余起,抓获各类逃犯9名,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85名,收到群众感谢信、锦旗10余件。2012年4月,在侦办一起持枪寻衅滋事案中,李向利面对嫌疑人顶在额头上的钢管猎枪,临危不惧果断处置,当场制服并抓获嫌疑人。
  虽然经济拮据,但他坚持长期帮扶周村区北郊镇东涯村困难家庭王淑梅一家、张店商品西街北十七巷老人李莲花,每年还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援助甘肃省夏河县麻当乡化旦尖措孤儿学校。
  李向利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先后被评为“感动淄博”年度人物、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特别奖,被授予“山东青年五四奖章”,2014年9月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山东最美警察”,并记个人一等功,2014年11月被人社部、公安部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2015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并记个人一等功。2015年4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云龙: 带脑溢血父亲上大学
  李云龙是一名21岁的大学生,在这个如花的年龄,却不得不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他在贫困中自强,在艰辛中尽孝,背起父亲踏上求学之路。本报率先独家报道,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关注。
  李云龙曾经也有一个完美的家庭,然而3岁那年,母亲去世了。2008年,一向坚强有力的父亲在干活时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也无法自理。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他很快学会了做饭和按摩,和奶奶一起照顾父亲。然而李云龙高二那年,和他一起照顾父亲的奶奶也因病去世了。
  高三这一年,李云龙开始了带着父亲上学的日子。整个高三,李云龙就是这样奔走着度过的。在边照顾父亲边学习的日子里,李云龙参加了2013年的高考,考取了山东英才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专科。
  来到大学后,李云龙的担子并没有减轻。家庭的贫困,父亲的瘫痪让这个19岁的孩子必须学会精打细算。每天,李云龙都是一边自己吃,一边给父亲喂饭,为了帮助父亲康复,每一天云龙都要扶着父亲起坐,练习走路。他还专门去学习了按摩,每天早晚,他都会两次为父亲按摩身体。虽瘫痪多年,李志祥的肌肉一直没有出现严重萎缩,这都是李云龙的功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