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臭水沟真能和泉城“拜拜”
2016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臭水沟和破损井盖都要‘拜拜’了”,《齐鲁晚报》报道说: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济南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给济南城区37条黑臭水体确定了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的时限,其中包括小清河等屡次治理过的河道。
  看了这则报道,笔者以为其最大亮点不在河道整治的数量,也不在具体的治理办法,更不在再三明确的督查机制和责任主体,而在于“将对整治效果组织公众调查,并依据调查情况和监测数据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笔者之所以这样讲,是依据了历史的经验。
  以往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出台过很多好的规划,但其中有些规划却是有始无终。记得2003年,几个相关部门曾联合制定了整治空中“蜘蛛网”的三年规划,可如今十三年都过去了,“蜘蛛网”依旧在。环山路在这十多年间,被开挖过好几次,仅去年就曾两次被开挖。按说开挖了这么多次,空中的“蜘蛛网”应该落地才是,可是,如今那“蜘蛛网”不仅没有减少,反倒是越织越密,有碍观瞻不说,还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文化西路上南圩子壕在2008年改造之初,不少市民曾对整治方案中的“阴沟”变“阳沟”颇为质疑,认为如果在截污条件不具备、引水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顾此失彼,担心市容景观改进了,臭味却泛滥成灾。面对这些担心和质疑,有关部门负责人当时斩钉截铁地回答:截污、引水同时治理,绝对不会出现臭味泛滥的情况,可没想到两年后的2010年,市民当初的担心被言中,晚报为此还做过报道。当然,如今这条河道虽然好多了,但距离当初的规划仍有很大差距。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前期规划重要,治理过程重要,规定时限且要明确公布评估结果更重要。现代城市发展不可能不产生污水,但污水治理已经不是什么科技难题,但愿相关部门此次能真抓实干,把规划落到实处,把承诺落到实处,不迟于明年底让泉域内的臭水沟真能与泉城“拜拜”,而且这个“拜拜”不是“再见”,而是“永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