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五音泰斗”鲜樱桃
2017年0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世兴
  鲜樱桃是著名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邓洪山先生的艺名。孩提时代,我在老家章丘就跟随母亲去看鲜樱桃的戏。后来,从济南毕业分配来淄博工作,机缘巧合与其邂逅,从此交往长达30余年,成为忘年之交。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经常在章丘一带演出。那时人们称五音戏为“肘鼓子戏”。记得有一年春天,他们在明水西北的赤者山脚下搭台演出。春雨霏霏,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仍冒雨前去看戏。我村有个名叫徐茂德的,就编了顺口溜:“宁愿淋湿了袄,也要看看鲜樱桃,宁愿淋湿了裤,也要看看崔寡妇”(有一出他演的戏叫《崔寡妇上坟》)。鲜樱桃所演出的《王二姐思夫》、《王小赶脚》、《赵美容观灯》和《亲家婆顶嘴》等,剧情贴近观众,他的表演细腻、鲜活,最能打动妇女的心,被誉为“拴老婆橛子”。
  我与鲜樱桃初识,颇具戏剧性。那时我在博山一家担负着市直机关医疗任务的门诊部工作,他时任淄博市五音剧团团长。记得1962年夏季的一天,他到门诊部看病。
  这位眉清目秀的长者,却有一些“大家闺秀”的气质。我起身:“请问,您是?”他冲我抿嘴一笑,顿了一顿说,“鱼边站着一只羊,女戴二贝靠木梁……”没等他说完,我便脱口而出:“啊,鲜樱桃!”
  虽然猜中了,却对自己的冒失有些不好意思。“邓团长,您请坐。”随后,我们便聊了起来。当他得知我原籍是章丘后,便称我为“老乡”。
  他原籍应该是历城,他说曾经归章历县。他自我介绍说,是光绪三十一年生人,属“小龙”的。
  从此,交往渐渐多了起来。市里召开的一些大型会议,他经常出席,还时常率团到会做慰问演出,我做大会医疗保健服务工作,一有空他就到保健科找我聊天。再后来,他曾因病住院治疗过一段日子,正好我分管他住的病房。许多五音戏和他的故事,也就耳熟能详了。
  他31岁那年,一行五人到上海灌制唱片,他含蓄、柔婉的唱腔,博得了唱片公司赞许,灌制完唱片之后,上海百代公司称他为“五音泰斗”,并授锦旗一面。从此,“五音泰斗”称号流传至今。他说,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还资助过他。一次,梅先生看过他的表演后说,“社会上叫我们‘四大名旦’,你如果在北京,那就是‘五大名旦’了。”1960年11月8日,梅先生率中国京剧院来博山演出,邓洪山前往拜会。当说起如何扮演好角色时,他说,“都说演员要演谁像谁,我体会到要做到演谁是谁。”梅先生甚为欣赏他的见解。鲜樱桃几十年,育人无数。1962年1月10日,他喜收高徒,新徒弟是我省著名吕剧演员林建华和钱玉玲。
  “文革”以后,文艺复兴。鲜樱桃再次焕发艺术青春。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仍登台演出。一次,他在淄川演出,邀请我们全家去看戏。在剧场后院的化妆室里,我们互致问候,亲切交谈。当我女儿上前问候“邓爷爷好”时,他一把把孩子拉到身边,说“我和你爸爸是忘年之交”,并打趣道“比你妈妈漂亮”。
  有天晚上,他陪我们坐在台下一同看戏,突然起身奔向后台,回来后,他对我说“有个细节不太合适,我提醒他们一下”。正如豫剧大师常香玉所说“戏比天大”。在鲜樱桃心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