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晋级三甲医院
领航精神障碍治疗行业,提质增效促进长效发展
2017年0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拥有700张床位的病房大楼
  患者在“精神家园”内进行康复活动
  开展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新技术,造福精神障碍患者
  医护人员每月为患者集体过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咨询宣传活动
     有一种感动叫我是你的家人,有一种关爱叫不离不弃。在这片胸怀大爱,薪火相传,为精神障碍患者撑起一片希望天空的“精神家园”里,2016年11月7日,省卫计委正式下文,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优异成绩通过了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现场评审和第三方社会评价。这意味着淄博这座充满着齐风古韵的城市有了自己的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掌声、欢呼声,除了是对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肯定外,更是一种鼓励、一种希冀。“新起点,我们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深入推进医疗救助等公益活动。”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任清涛如是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站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新起点上,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以“质量为本,服务患者”为中心,加强医院的标准化、精细化建设,狠抓质量和服务,提高医院的硬技术和软实力。
  风雨五十载
荒草地上建“精神家园”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66年,最初院名为“淄博市精神病医院”,1997年加挂“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院牌,2007年变更为“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建院之初,医院条件简陋,原省卫生厅拨款10万元,抽调省内专业人员来淄帮助筹建。当时只有17名职工,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硬是在一片荒草地上把医院建了起来。
  风雨兼程五十载,中心在规模、设施、医疗服务、管理水平、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占地面积由1.9万平米扩大为6.7万平米,建筑面积由0.29万平米扩大到4.6万平米,编制床位也由50增至700张,已发展成为淄博市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心理健康查体、心理咨询治疗、对外学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于一体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目前在职职工466人,卫生技术人员340人,硕士及博士学位9人。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4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淄博市名医3人,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委、副主委5人次,是滨州医学院及华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八大科室
为病患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设20个职能科室,1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为帮助病患恢复健康、帮助家属重温家庭幸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精神科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诊疗范围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等各种重性精神疾病。
  临床心理科是淄博市首批重点学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其诊疗范围包括各种心理障碍、儿童多动症、孤独症、厌学、网瘾;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及情绪障碍;中老年期的焦虑、抑郁和记忆障碍等。
  临床心理科门诊引进国际先进的心理测评设备,集中了医院不同特长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士,主要开展心理测评、智力残疾鉴定与伤残鉴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健康查体等项目。
  心身科注重心理治疗、心身康复,治疗、护理细致周到,医疗技术过硬,为众多心身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心身科诊疗范围包括各种心理因素所致的躯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紧张性头痛、心理因素所致失眠、躯体形式障碍等。
家庭化模式
为病患提供一流服务

  为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了HIS、EMR、LIS、PACS、病案、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数据实现共享,2016年2月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核心管理系统HIS达到三级。目前,该中心拥有脑地形图、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心理CT、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仪等精神卫生专科及其它常规诊疗设备。
  为挽救每一个生命、方便患者就医,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了精神药物中毒、严重暴力攻击和自伤自杀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操作规范,“绿色通道”保持畅通,对危重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在住院期间,该中心使用“腕带”标识,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对新入院患者的暴力和自杀风险进行评估筛查,病区餐厅设置防噎食专座,保障患者诊疗活动中的安全。
  此外,临床心理科以家庭化的服务设施及个性化的服务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帮助患者获得心理成长,最大程度的消除症状,并培养其家庭、社会的适应能力,已有20多个省、市、地区的上万名心理障碍患者从这里康复,其中外地市患者占20%。
  为了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经常组织患者参加医护患联谊会、户外郊游等活动,每月为住院患者集体过生日,送生日蛋糕和长寿面。
  为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心创建“精神家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沙盘游戏等康复项目,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致残率,开创了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康复的“淄博模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