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两年,27户贫困户全脱贫
——记五峰山街道讲书院村“第一书记”张中华
2017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中华给村里争取了“五小水利”项目,新打了两口灌溉井。
  村内道路实现全硬化。
     “讲书院的水质很好,村东的一处井水富含锶等矿物质,已达到饮用水标准。下一步,我们计划与企业合作,发展饮用水生产项目,为村里增加收益。”近日,在长清区五峰山街道讲书院村,“第一书记”张中华向记者介绍了该村的发展规划。驻村两年来,他扎根贫困村,靠努力和韧劲,让村里27户贫困户逐渐摆脱贫困,使这块历史上的“风水宝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筹资百万元
硬化村内街巷

  讲书院村地处五峰山街道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村里没有任何产业项目和集体收入,是典型的贫困村。多数村民靠天吃饭,守摊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块钱。“年轻人都往外走,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孩子,贫富差距很大。”2015年8月,长清区老干部局副局长张中华来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摸清村里情况,初到讲书院的那些日子,他白天跑山看地,晚上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整理出一份详实的村情资料,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靠在村里。“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农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较差,再加上交通等因素,长期制约村子发展。”通过走访调查,张中华决定先从改善村基础设施入手。
  讲书院村三面环山,起初村里只有主街道是水泥路,其余近9000米街巷都是泥土路,路面崎岖不平,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修好自家门前路成了全村百姓的共同愿望。为此,今年上半年,张中华通过派出单位长清区老干部局争取各方支持,靠上级拨款和村民自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用时三个月完成了1万多平米的街巷硬化和25盏节能路灯的安装。如今的讲书院村,彻底摆脱了人难走、车难行的道路历史。
  讲书院的老村部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无法正常使用。为改善村两委的办公环境,2016年秋,张中华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单位申请到20多万资金,找来施工队将150平米的村部修葺一新。趁着热乎劲儿,村里用剩余资金建起了幸福院和文化大院,同步购置了电视、电脑等设备,用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长清区老干部局出资近3万元,为新村部配备了桌椅、空调等办公用品。
靠产业扶贫
集体收入持续增长

  村集体收入是精准扶贫的硬杠杠,脱贫关键在于能否打破制约瓶颈,走出一条符合村情实际的脱贫路子。随着工作日益深入,情况摸清了,问题找到了,张中华对讲书院今后的发展路子也逐渐清晰起来。
  为改善耕地灌溉条件,2016年年底,张中华从市水利局争取了“五小水利”项目,该项目投资9万余元,为讲书院村新打了两口深水井,铺设了1000多米PE管道,安装了3台变压器,保证了村里200多亩土地的浇灌。“原来村里只有1口水井,赶上雨水少时只能靠天吃饭,现在配套改善了,不仅旱涝保收,一亩地还能增加600多元收入。”张中华说。
  一直以来,讲书院村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虽成立了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但村民收入着实有限。今年春天,在张中华的建议下,村两委带领部分村民种植了50亩“泰山一号”猕猴桃,预计明年中秋节前后结果。“经过土壤检测,讲书院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猕猴桃,虽然见效较慢,但长远来看发展稳定。”张中华表示,一亩猕猴桃的纯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如果效益好的话,村里将加大种植面积,优先帮助有果树种植经验的贫困户参与种植,目前已在村西预留了400亩土地。“我们打算以集体所有、委托承包的方式,发展猕猴桃采摘,每年收益的30%分给困难家庭。”
  同时,讲书院的光伏发电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投产,村里规划了两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我们将设备产出的电并入国家电网,等于把电按度计价卖给国家,村里从中受益。其中30%的收益归村集体,剩下的一部分用于设备维护,另一部分补贴给困难家庭。”张中华说,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此外,村里还将上级单位下拨的3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购置生产设备,再租赁给企业,每年可获得近4万元的分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