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有蓓蕾,京韵满园芳
长清石麟小学获评“省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2017年1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石麟小学学生参加中央台戏曲频道演出。
  演出现场。
     近日,经山东省教育厅综合评定,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凭借品牌项目京剧,成功获评“山东省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成为本次入选的4所济南学校之一。近年来,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特色校园,石麟小学秉承“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实施素质教育新思路”的办学理念,使该校艺术教育工作一直走在长清区的前列。
  文/片 本报通讯员 陈镇      

传统浸润,弘扬国粹
  石麟小学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816年建立的石麟书院,两百年来,虽历经校名更迭、校址变迁,学校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却历久不衰。近年来,石麟小学开展“和”文化研究与实践,扎根传统,把京剧艺术作为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的突破口,让孩子走进京剧,感受国粹魅力,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永葆生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石麟小学就与国粹京剧结缘,1996年,学生贾伟获得全国首届京剧“小梅花”奖一等奖,并受到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的接见,京剧大师梅葆玖亲自将他抱在怀中情同儿孙。2011年6月,石麟小学响应市教育局“京剧进校园”活动号召,成为济南市第三批“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也是长清区唯一一所试点学校。2011年初,石麟小学成立“京剧苑”社团后,山东省京剧院张贵州主任等京剧演员定期到学校授课,并负责社团组织、选拔、展演等工作,手把手教孩子每一个动作,一字一句校正他们的唱腔。
  走进石麟小学,能时刻感受到国粹文化的传承气息,每周四下午,身着戏服的小演员们在“京剧苑”精心排练,其他学生或吹拉弹唱,或剪画描帖,赏京剧片段,尽情享受着京剧艺术带来的欢乐。校园教学楼内还设置了京剧文化长廊,定期更新京剧知识和学生的演出剧照,广播站每天播放京剧唱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除开展校内社团活动外,石麟小学还借助校外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类演出,推广京剧艺术。2011年6月,学校选派的《四郎探母》(坐宫)选段,荣获中韩文化艺术节交流比赛一等奖;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组连续一周滚动播出该校京剧社团活动;2013年初,“京剧苑”社团参加世界华人艺术节汇报演出,荣获一、二等奖……石麟小学近年来培养了张斐然、王业腾、崔鸿涛、刘一村等多位在长清家喻户晓的京剧小明星,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的同时,使京剧的“艺术之花”在百年石麟扎根、成长,枝繁叶茂。
和润课堂,魅力教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从2011年开始,石麟小学积极探索实施“和润”课堂,启动了以“建立教学新范式、追求质量新高度”为主题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今年9月,石麟小学承办了长清区高效课堂质量提升工程启动会暨石麟小学课改成果推介会。会上,石麟小学推出了自学、互学、展学、助学、拓学、悟学的“六学”概念。
  同时,石麟小学积极贯彻长清区教体局各项工作部署,传承优良办学传统,优化学校管理,按照合作协议做好与市中区胜利大街小学的深度融合,全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不断深化与大学城高校的战略合作,创建山师大等多所高校的实践实习基地。
  今年9月,长清区石麟小学教育集团(联盟)成立,并于10月31日举行了校区创新发展策略第一次高端论坛。集团内各学校将通过深度融合,加强集团化办学机制建设、干部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高效课堂建设、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实现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队伍素养、育人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