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趵突泉待遇大不同
饮虎池虽是假泉池,列入名泉就应保护
2018年03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饮虎池北面一墙之隔,就是趵突泉公园里有人负责管理的白龙湾。                       本报记者 王皇 摄
     饮虎池近日池水变浑变红,备受市民关注。本报28日B08版《饮虎池水质变清了》报道饮虎池27日完成了清淤和换水。记者采访了解到,饮虎池是重建的,而原先的饮虎池上世纪九十年代修路时已被填埋。重建的饮虎池没有泉眼是否该保护,该怎么保护?有市民建议,饮虎池可与趵突泉公园内的白龙湾形成循环的活水。
  本报记者 王皇 
见习记者 张晓燕     
拓宽泺源大街时
泉池处路中间被填埋

  28日,记者在饮虎池边看到,泉池上有3只石虎,泉池没有地下水冒出,池子的西北角有两个水管进出口,但已经没有水流入,北边约三四十厘米就是趵突泉公园的白龙湾。
  饮虎池虽然并没有泉水,但仍不时有路过的市民在泉池前拍照留影。杨先生是附近的老住户,他对老饮虎池印象很深。他拿出手机里保留的老饮虎池照片——泉池在一条南北路的东侧。“南北向的这条街当时叫饮虎池前街,饮虎池南边就是西青龙街,大概就是在那个位置。”杨先生指着泺源大街与饮虎池交叉口,快车道北半幅边缘的一处井盖。
  在80岁的张老先生眼中,老饮虎池给周边人的生活带来了活力。“饮虎池是这片很有名的地方,人气也旺,很多做小生意的人都围在泉池旁卖东西。”张先生说,当年的饮虎池有地下水冒出,泉池很清澈,周边的住户还喜欢来池子边洗菜、洗衣服,池子里还有鱼和虾。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拓宽泺源大街时,饮虎池泉池正好在十字路口中间,修路时就被填埋了。道路拓宽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回民小区的住户们回迁时,就在现在的位置重建了饮虎池。“重建的饮虎池多了3只石虎,也成为一种景观,不过当年的饮虎池没有石虎,只是有过虎来喝泉水的传说。”杨先生说,饮虎池已经成了周边住户们深刻的地名记忆。
只要有人换水
就是休闲好去处

  如今的饮虎池不是当年带着泉眼会冒泡的泉池,而是一个不换水就会变成死水的人工水池。“既然保护这么难,还有必要对这个‘假泉池’进行保护吗?”有市民提出这样的疑问。而饮虎池出现水发臭变浑的情况,也与对饮虎池保护不够重视有关。
  杨先生说,虽然饮虎池不是老池子了,但是既然有了新池子,就应该把这处景观维护好。池子周围都有大树,而且一墙之隔就是趵突泉公园,维护好了也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只要有人换水,就不是什么很难的事儿。”
  饮虎池虽然是重建的,但在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管理处一位不具名的工作人员看来,它已经是泉水文化景观,即便没有泉水,也是城市的记忆,应该好好保护。而且《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修订时,重建后的饮虎池就在名泉之列,这也说明重建的饮虎池也应该依照条例进行保护。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曾经出现了对饮虎池保护不足,建设时进行填埋,但也及时进行了纠正,在老泉池旁十多米的位置重建了饮虎池。所以这处饮虎池也是对历史的尊重、传承和保护,对它的保护非常有必要。泉水保护部门更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重建的饮虎池,做好泉水文化传承的文章。
  “还可以在泉池旁设立一些标牌或展板,放上饮虎池的老照片,把饮虎池的历史演变、老泉眼在哪里都进行介绍。这也是保泉的一种方式。”李铭说,针对饮虎池目前是死水的状况,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活水流动。在济南的泉水保护规划中,饮虎池的保护是纳入趵突泉泉群的。虽然饮虎池在趵突泉公园外面,但他建议,济南在考虑饮虎池的保护时要扩大保护面,从整体出发进行保护规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