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将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 推广市中区集团化办学经验,到2020年共同体建设覆盖率力争达80%以上   本报记者 李飞          为实现让老百姓的孩子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教育愿望,2013年济南市市中区在全区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5年时间,市中区的集团化办学100%覆盖,全区6.8万名居民子女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4日下午,济南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行动现场交流会,向全市推广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及平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济南将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覆盖率达80%以上。         市中区集团化办学5年   学生在家门口享优质教育   会上,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刘绍辉从为什么要集团化办学、怎么做、是什么、追问、展望五个维度向大家分享了市中区集团化办学经验。纬二教育集团理事长烟文英以《用成全之道打造集团命运共同体》为题介绍了集团发展经验。   2013年4月,市中区为破解城乡教育二元化困局,顺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民生诉求,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集团化办学,首批组建了10大教育集团,优化资源配置,集团覆盖面40%。   2015年,应学校发展新要求,教育集团再扩容,又增加了10大教育集团,推进各集团学校深度融合。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区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各集团学校作为“教育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做大做强。   目前,市中区20个教育集团、4个特色联盟、4个集团链带动新建学校、城郊学校、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北部老城区优质资源、中部新建居住区新增资源和南部城郊地区潜力资源相互融合……5年时间,市中区的集团化办学“做实、做大、做强”,全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000万元,全区6.8万名居民子女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均衡、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集团化办学打破了三堵墙:资源墙、理念墙和思维墙。校际间大范围的人、财、物正向流动,校长从带领‘一路人马’的掌旗手成长为掌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全系统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之风。”刘绍辉表示,目前集团化办学构建了三种关系:母子关系(龙头校+新建校)、兄弟关系(龙头校+薄弱校/城郊校)、伙伴关系(龙头校+潜力校)。   比如,育英中学、济南实验初中、经五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等品牌学校“孵化”了经纬学校、育秀中学、泉海小学、舜华学校、泉润学校等近20所新建小区配套学校,覆盖了万达广场、鲁能领秀城、中海国际社区、伟东新都、华润中央公园等10余个大型居民社区,辖区居民子女不出小区即可“上好学”。      全市推广市中区、平阴县经验   将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   现场,济南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广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及平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平阴县教体局局长李仲波也交流了平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集团化办学、县域均衡发展最终指向的是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向社会提供‘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表示,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和平阴县域均衡发展“样本”,作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式,值得全市各区县分析、思考、借鉴,但不能全部照搬。   会上,济南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下一步,济南市将以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通过科学设计、统筹协调,将若干个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学校或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不同空间区域的学校,组建为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教育发展共同体形象地说就是‘1+X’,优质学校是‘1’,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不同空间区域的成员校是‘X’。一所优质学校与一所或多所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组合,构成新的教育有机体。”王品木表示,发挥优质资源优势,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高效、快速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扩张,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均衡化,让每个孩子享有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的公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据悉,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覆盖率达80%以上。   会议现场,纬二教育集团理事长烟文英介绍集团化办学发展经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