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

A03版:壹读·聚焦

A04版:壹读

A05版:专题

A06版:壹读·关注

A07版:壹读·济南

A08版:学堂

A09版:生命

A10版:动向·国际

A11版:青未了·写作

A12版:文娱·影视

A13版:乐动·中超

A14版:乐动·大看台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T01版:特刊

T02版:特刊

T03版:特刊

T04版:特刊

T05版:特刊

T06版:特刊

T07版:特刊

T08版:特刊

不麻烦孩子,身边还多了说话的人

住的时间长了,养老院就成了老人们的第二个家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26日
  ◥护理人员悉心照顾老人。
  “我在这儿住着比在家强多了……”当父母生活难以自理时,孩子们也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因无法常伴悉心照顾,养老院就成了许多儿女的无奈之选。而身为父母,总不愿给孩子添麻烦,便欣然接受,在九月九安养中心生活的老人们想法大抵如此,虽比平时多了一丝牵挂,但对于现在的日子,他们过得安逸且知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卓琪

  “平时孩子上班,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不用扶,自己就能走过去。”李文兰一边说着,一边小走两步,平时就风趣的她一点也看不出已有85岁。“她们总怕我摔着,就像孙女一样,很照顾我。”李文兰看着一旁的护理人员,笑着夸道。
  “以前孩子工作忙,家里只有我自己,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现在这样多好。”谈起来安养中心前的生活,李文兰说,两个孩子工作很忙,还要为她操心,她看着心疼,也不愿给孩子们添麻烦。“之前,我一直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儿子在黄河北工作,儿媳是老师,晚上回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由于年轻时曾有教师经历,李文兰深知儿子儿媳的不易。
  “平时在家就我一个人,吃饭随便对付一口,不想吃就饿着,等晚饭一起吃。”长期的独居生活让李文兰开始“凑合”,这也是儿女们最不想看到的。“有一次,我在家里提着烧水壶灌暖瓶,烧水壶很沉,我灌的时候手都开始晃了。”李文兰说,正巧孩子开门回来,看到这一幕,担心又自责,“就和我商量愿不愿去养老院。”李文兰说,她一下就答应了。“平时我自己在家闷得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说是为了解闷,其实也是不想再让儿女为自己操心。
  “护理人员就像孩子,
日子过得安逸且知足”

  李文兰说,两个孩子现在都有了家庭和事业,她也就放心了,并不要求他们经常来看她,“在这里有这么多人陪着我,挺好的。”
  “我不一样,我是主动提出要来的。”坐在一旁的张秀英说,“我有四个闺女,平时都挺忙,我只要在家她们就不停忙活,又不让我干,我看着心疼。”张秀英说,她就主动提出要去“公寓”的想法,“我没什么要求,只要是环境不错,离家近点就行。”
  张秀英已经在安养中心生活了三年,早就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护理人员都很好,孩子也隔三差五来看我,我什么也不用操心,可享福了。”
  老人们围坐一起聊着天,时间过得也就快些,不一会儿,九月九安养中心就飘起了饭香。“在这里吃饭顿顿有肉,一天三顿饭都不用我操心,中间还有加餐。”谈起日常三餐,张秀英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据安养中心院长杨智勇介绍,营养师制定了每周菜谱,每天菜色都不同,“我们还会提供糖尿病餐和高血压餐等。”
  “你比刚来时胖了不少。”李文兰指了指张秀英笑着说。“我以前很瘦,在这里吃得好,也不用干活,每天孩子们都把饭端到跟前,可真是胖了。”在张秀英嘴里,早把护理人员当成了“孩子”。
  据杨智勇介绍,根据每个老人的身体需要,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照顾方案。平时为了给老人解闷,每天上午还会开展一些娱乐锻炼活动,“比如手指操、轮椅操、画画、麻将等,老人都挺喜欢的。”
  24小时不间断陪护、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以及良好的环境是孩子们为父母选择养老院的必要条件,但对老人而言,他们更需要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这儿的孩子都管我叫奶奶,听起来真亲。”张秀英说,现在的日子她感到安逸且知足。
     (文中老人均为化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