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去行政化不彻底,校长升级仍靠行政指标
别为写论文误了孩子
  • 2013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张榕博                                             
 放着局长不干,争着当校长
  “没有这个正处级,真是解放出来了。”脱掉“官帽”一个月,没有了这一级别干部迎来送往、文山会海的检查评比,青岛市第九中学校长张玉慧感到一种轻松。他笑着说了一句“官话”:“校长这个职业终于可以专业化发展了。”
  2013年起,青岛宣布实行校长职级制试点,健全校长选聘、任期交流、待遇保障等配套管理制度,为实现教育家办学创设条件。校长职级制改革先选择该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和崂山区开始试点。经过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学校之间互评,校长专业水平答辩等,青岛市有48名中小学校长评为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和初级校长,这些校长们都摘掉了处级、副处级、科级“官帽”。获评高级校长的张玉慧获得了100%的工资“提拔”。分为四级的校长,同时又分为三档,根据“档次”,校长的基本工资又相应提高30%—100%。
  而这些从校长摘掉“官帽”开始的教育去行政化改革举措,潍坊市今年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个年头。从2004年至今,潍坊共有1252名中小学校长摘掉“官帽”,由此“消失”了5所正县级、23所副县级、111所正科级、204所副科级、216所股级中小学,该市也不再有一个“行政”校长。
  取消了行政级别,潍坊市校长们除了享受提高工资待遇外,还享受延迟退休的“福利”,“在我们这里,一般有级别的公职人员52岁左右就要退居二线,但是他们可以干到65岁以上。”潍坊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井光进告诉记者。
  这一变化让潍坊教育界发生了去行政化积极的一幕:以前校长岗位成为一些地方解决行政干部级别待遇的重要资源,如今一些有心从事一线教育的局长、副局长宁愿放弃行政级别,积极争当校长。不过,162名新提拔的校长还是全部从教育系统择优产生。
  由于级别规定,优秀校长往往会从乡镇中小学流向城市。而取消行政级别后,469名校长从城区交流到农村。更重要的是,潍坊市直属学校试行校长负责制,把副校长提名权和中层干部任免权下放到学校。
 “官帽”摘了,考核行政指标仍存在
  然而,不管是青岛,还是潍坊,教育行政化依然“包围”着两地,教改不得不给这些敢于“丢官”的校长们留下一条“后路”。
  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张玉慧退休后,立刻可以恢复原来正处级待遇,当然“新人”校长们便没有这个待遇了。与此类似,为了方便本地教育系统人员与外地交流,潍坊市也按照同样的办法,校长如果因工作调动离开校长岗位,仍参照原行政级别使用。
  曾有的校长和局长“双向交流”机制也保留了下来。井光进说,潍坊的教育局长可以“考”校长,而校长今后也不是说不再踏足仕途,甚至校长职级与行政级别之间还有一个“换算公式”:“比如,特级校长对应的行政级别是正县级,也就是局长;中、高级对应的是副县级,也就是副局长。”在青岛,也有类似的对应“公式”。张玉慧说,校长也可以去干局长,这个并不排斥。“只不过现在大多数校长都是一直干到老,只有个别校长会去当领导。”
  在中小学校长摘掉“官帽”后,曾有校长表示,这就彻底摆脱了人事部门“外行领导内行”的管理体制。然而,这一人事制度改革却被教育专家担忧为,不仅没有“甩掉”人事,而且还增加了一个管人的“婆婆”。
  取消行政级别后,张玉慧可以参加高级职称评定,而职称评定又要回到人事部门去审核,张玉慧觉得,他只不过是兜一个圈子,以另一种方式被人事部门管理。
  在潍坊,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也仍然没有摆脱“论文”、“课题”等硬性指标约束,学校只有教师的职称推荐权,审核权仍然在人事部门手中。张校长坦言,每年评审校长都要由教育部门考核,但考核的内容还是论文、专著,也包括学校的获奖情况、先进单位称号等“指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评价说,教育去行政化有了“表面”性的进步,然而在全国大背景之下,单一地区、局部政策的调整很难做到真正的“去行政化”,“或者说,大家还没跑出体制。”
 一心写论文,没空教孩子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校长和一线教师不得不将一部分精力抽出来,专门对付会议、接待、论文、课题和评奖评优。这一情况在高校更加严重。
  “孩子们到了高校,觉得没有了老师们管理的‘小夹板’,其实可以有一种解释是高校的老师们要写大量的论文,没时间去管他们了。”
  虽然这学期每周要上30节课程,对学生也认真负责,但因为没有一篇发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这学期期末,省城一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李小琳(化名)在教师评定中仍然评了倒数第一。她告诉记者,目前让她最头疼的不是讲课好坏,而是没发过论文,手里也没有课题,这就意味着她想从助教“升格”为讲师,几乎遥遥无期。
  储朝晖解析说,由于职称与教师评价和待遇挂钩,一些高校的助教最终晋升到教授职称,最多要发上百篇,才能脱颖而出,评上职称,对于讲课好坏却不计入职称评定,这大大影响了一线教师讲课的积极性。
  山东某理工类高校一位法学博导向记者透露,在他们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57岁“高龄”却依然是一位大学讲师。
  储朝晖分析说,不论是校长的“文山会海”,还是一线教师的“论文课题”,被裹挟在教育行政管理和评价当中以后,教育原有的学术型和教书育人的本职便受到了各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冲击,而这其中最受伤害的就是孩子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