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在读】
2014年11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期登场:李秀珍(本报副刊编辑中心主编)
  2014年的出版界,好像特别看重纪实类书目的出版,而且确实推出了不少好书,比如《尺素集》《燕南园往事》《百岁拾忆》等等,因为好,所以我们的“青未了”便以连载的形式先后连之。下面就说说作为编辑特别喜欢的两本。

  《燕南园往事》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其实,在很多名人、大家成长和成功的背后,“出处”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没有著名哲学家的父亲汤用彤,可能就没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儿子汤一介。只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样的家训,又怎能不让人对这样的家族敬仰和尊崇?
  《燕南园往事》是汤一介先生仙逝后出版社及时推出的一部家庭作品集萃,多为汤一介和乐黛云夫妻之作,还收录了他们一对儿女的部分文章。读他们那些高深的学术专著,庸庸如我辈也许会望而却步,对汤先生主持编纂的《儒藏》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而一部纪实的《燕南园往事》却是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又能给人很多启发的通俗读本。从书中,不仅看到了汤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和治学氛围,而且因为燕南园是清华园之特殊一隅,他们的笔触还生动真实地描述了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可爱可敬的一面。比如手握烟斗、学识如大海般广阔的著名学者王瑶,比如坚持真理、不畏牺牲的北大校长马寅初,比如194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的数学家秦元勋先生等等。他们坚守的“兼容并包、独立自由”的治学宗旨,也体现在俗常的家庭生活中,比如乐黛云先生撰写的《反传统的婚礼》一篇,就看出了父亲汤用彤作为一位长辈的包容和慈爱。这样的生活故事在乐先生的笔下娓娓道来,别有一番名人家庭的情趣和深意。书中那些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也特别值得凝神品味。

  《百岁拾忆》
  大约30年前就记住了马识途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曾看过其长篇小说《清江壮歌》,感觉像《红岩》一样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烈,那也是因为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每个人心中都充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激情。岁月流转,物是人非,还以为那“识途”之“老马”也如他的同时代人一样,已经遵循生命之自然规律,尘归尘土归土,没想到这位世纪老人依然健壮地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用扬鞭自奋蹄地向世人捧出了一本纪实体著作《百岁拾忆》。
  正如作者书写的“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对联那样,这位老人真不愧是一位经受历史和岁月考验的铮铮铁汉,他尚未结束的百岁人生真是充满了传奇,充满了精彩,而且主线始终与共产党的壮大、新中国的建立息息相关,生死与共。原来,作者曾是1938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为新中国的解放九死一生,又因为长篇小说描写了“人性”“人情”在文革中被投牢6年;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他曾亲自为周恩来总理物色一名小车司机,也曾在解放后陪同邓小平、胡耀邦打桥牌;还有,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还是根据他的《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的,无意中让淡出当下视野的百岁老人又大红大紫了一把。夜读《百岁拾忆》会激动得你睡不着,读完了仍让人为这百年之所历所感唏嘘不已。真的是,一部个人百年史,就是百年中国之缩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