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买年货,  看我七十二变
如今购物不再大量囤积,样多量少图新鲜
2015年02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超市里面的年货大街。  刘慧 摄
  过年赶集总是少不了糖葫芦。   郭永路 摄
  买来蒸年糕,大红枣春节走俏。   郭永路 摄
   本报见习记者 李云云 邢敏
  “这干鱼多少钱一斤?”、“给我称十斤瓜子”、“给我来二十斤排骨”……走上集市,叫卖声,砍价声充斥耳旁,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间都是笑开颜的乡亲。随着春节的临近,带上父母,领着孩子,叫上朋友,赶集,买年货去!
年货大集上气氛浓,家家户户忙赶集
  临近春节,年味渐浓,不少市民纷纷外出赶集置办年货。
  2月5日恰逢商河县城西关大集,各种摊位摆满了两条街。新鲜的蔬菜、诱人的水果、悬挂的灯笼,浓浓的节日气氛。干货摊上的摊主喊着“过年了,买点瓜子,自己炒的好吃不贵!”别说,这一喊,摊位上还真聚集了不少人! 
  家住豪门又一城的李女士一大早就来到了西关集上,她拿着手里的购物单开始了自己的“年货之旅”。李女士的购物单上写着:排骨10斤、带鱼10斤、藕8斤......李女士一边走一边说:“平时刚进腊月就开始准备了,今年刚有了小孙女,一直脱不开身,才等到现在。” 
  李女士来到猪肉摊上,询问起价钱来,摊主说:“无论是前肘还是后肘都是9块钱。”李女士听了疑惑的说:“前肘不应该便宜一点吗?”摊主笑着说:“前肘给您剔骨,后肘就不剔骨了。”李女士考虑了一下说:“还是要后肘吧,肉好吃,回家做丸子吃!”李女士逛了两个小时,货单上的年货还都没买全。李女士无奈地说:“怕孙女在家闹,剩下的晚上让儿子儿媳去超市买吧!”
  卖灯笼的摊上,挤满了很多市民,李女士顺道给孙女买个小红灯笼,她说:“这是小孙女出生后的第一个年,让她看看灯笼沾点喜气。”放眼望去,卖灯笼的摊上是人最多的地方。摊主王先生说:“这也是年味最浓的地方。”
购物不再大量囤积,样多量少图新鲜
  除了西关、东关等城区集市上,乡镇的集市年味也浓起来。2月6日是燕家大集,2月7日是牛堡大集,2月8日是龙桑大集......一连串的大集给农村人购物带来了方便。记者在集市上发现,临近春节,集上的人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 
  龙桑寺镇李官庄村的村民李先生一大早就来到了龙桑大集上,他拿了一个小书包,慢悠悠地在集市上挑起来。买了3斤黄瓜,5斤猪肉,2斤大虾......样数不少,但放在袋子里才占了一点位置。李先生说:“之前,农村人赶集都是成袋成袋的买,但是大家都转变思路了,一点一点的买,样数多,也就图个新鲜。”
  据李先生讲,之前农村人都是至少要把菜囤积到正月十五,所以什么都买的多,像买猪肉都是一买就一个肘子,现在正月初五就有集市,再加上超市里什么新鲜蔬菜都有,大家就不再囤积年货了。李先生说:“现在生活好了,啥都能吃到,也不像原来那样只有过年才能吃点肉,所以没必要买太多,根本吃不了,买多了也是浪费。” 
  逛完一圈下来,记者发现也就是卖红枣的地方大家都是一兜一兜的买。刘女士说:“二十三就是小年了,蒸年糕的时候得用枣,今天早上来集市之前,俺婆婆就嘱咐我了,多买点。”刘女士称自己的婆婆早在没进腊月之前就让她磨好了糯玉米面,磨了三十多斤。刘女士说:“现在年轻人做年糕的越来越少了,婆婆说做好了给乡亲们分点,我得多买点红枣才行。”
生活好了车多了,不堵不挤不热闹
  与之前的年货大集相比,近几年的集市上,车辆逐渐增多了,不少集市上出现了停车难。有经验的市民都会选择步行赶集,但也有很多刚刚返乡的有车一族开车赶集,为找不着车位而犯愁。
  刚刚在青岛打工回家的宋先生,回家开车赶燕家大集,9点多到集市的时候车已经堵在集市外面了,想找个车位,发现路边停满了车,只能将车放在一个熟人的店面门口。宋先生说:“看出咱农村生活条件好来了,到处都是车啊,早知道我就骑个自行车来了。”
  记者发现停着的很多车辆都是新车,宋先生笑着说:“这车都是近几年新增的,现在农村人打工回来都想着买辆车开开,我们村去年就新增了6辆轿车。”宋先生一边说着,一遍走向集市。
  相比于停车难,很多市民更怕堵在集市里。2月6日的西关大集上,王女士的车就堵在了集市上。王女士说:“本来以为没多少人,就开车过来了,没想到堵在这了。”原本3分钟的路程,王女士20分钟才出去。摊主郭先生说:“刚刚就有两辆车对开,根本没法走,只能一辆倒回去,折腾了半小时,搁平时肯定谁也不让路,早打起来了,过年嘛,大家都迁就一下,赶年集,就是挤。”
  出去之后,王女士长出一口气:“这真是过年了,人多车也多,赶年集,不挤不热闹,还是劝解大家千万别开车去,堵在里面太麻烦了。”
 相关新闻 
置办年货的“七十二变”
  见习记者 李云云

  过年置办年货是一种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正在悄然变化着,传统的年货,比如年糕、枣糕正在远离年轻人的世界,人们也不再是大量囤积年货,备10只鸡,30斤肉已成为历史,2斤对虾,3斤黄花鱼的选购方式才是首选,用市民的话来说“年货不在多而在精”。 
  2月8日是星晴天,刘女士趁着全家休息的日子置办年货,他们的首要目标是粗粮店。刘女士常说:刚进腊月,我父亲就吵着让我给他买点糯玉米面和红枣,过小年的时候蒸年糕用。”刘女士接连走了三家才找到有卖糯玉米面的店。店主王先生告诉刘女士:“现在卖糯玉米面的不多了,基本上都是农村人自己种点自己磨,县城里很少有人卖的。”
  刘女士感慨道:“现在大家都忙起来了,基本上都没有空闲自己制作年糕,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弄。”在刘女士的记忆里,之前过年都会自己蒸点“花馍馍”,包点包子,蒸点年糕,留着过年吃,现在大年初二就能买到馒头,很少有人再“囤积粮食”了。
  肉食店是刘女士今天的重点,他们一家来到肉食店后,各自奔着自己的目标而去。丈夫来到排骨区,儿子去了海鲜那,刘女士选精肉打算制作丸子。刘女士一边挑着肉一边说:“以前过年都是一买就是一个肘,现在买七八斤就行,数量比原来少多了。”刘女士的儿子买了对虾、黄花鱼、虾等海鲜,他说:“每次爷爷看到我买这些,都会感叹现在生活好了,以前过年有肉吃就不错了,还吃虾,见都见不到。”
  刘女士最终满载而归,数了数买了十几样食材,刘女士的丈夫张先生说:“以前过年就是老三样‘猪肉、鸡、鱼’,尤其是自家炖的肘子,那是春节必备,现在基本都看不见了,反而是各种蔬菜海鲜唱起了主角。”张先生称走亲访友下来,满肚子的油水,最怀念的还是清粥小菜,他准备一会去超市买点腌制的咸菜。他笑着说:“现在很多亲戚都会主动要求来点咸菜开开胃,我家的腊八蒜不到初十就吃完了。”
  超市是刘女士一家最后的目的地,刘女士打算去买点水果和瓜子。刘女士说:“之前过年只能看到苹果橘子,现在柚子、澳洲芒果等水果都能买到,一定要买点火龙果,过年要红红火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