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在“对接”中落地生根
2015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关键是要与经济、产业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论文和成果鉴定上。为此,中央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中,突出强调了四个“对接”,即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多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一直存在“孤岛现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主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诸多关卡,在“对接”上出了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仍习惯于把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等作为引导创新的“指挥棒”,导致企业和研究机构为迎合政府要求而偏离市场;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功能错位,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积极性不高;一些行业以企业规模大小为准入标准,导致很多创新型中小企业难以进入等。
  将“对接”变成具体改革行动,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科研单位来说,应进一步面向市场,使科研活动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为产业化创造条件。对政府和企业来说,要按照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规律,用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打通制约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通道。(摘自《经济日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