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入食,不负春光
2015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崔滨        
   
  涵养整年,只为迎春绽放,植物的花可谓凝聚了植株的精华。古人云其“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色、香、味、形俱佳。故有“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之说。
  当此时春风十里,百花正艳,你有没有生出以花入肴,愉悦身心的念头呢?
  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用风雅的生活热情,将对花的烹饪处理得极富色彩又可饱腹了。
  如早春的梅花,宋人林洪就在其笔记《山家清供》中记录了多道关于梅花的吃食。其中,以白米煮粥,火候快成时入落梅英而成的“梅粥”;将梅花花蕾蜜渍后,用来当花草茶冲泡的“汤绽梅”。
  作为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朵,桃花自古便是美白养颜瘦身的佳品,桃花粥、桃花白芷酒,都是让人“面如桃花”的饮食佳品。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也非常方便烹制体味。
  北宋诗人王禹偁,最爱在春日此时,吃甘菊冷淘面,“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随刀落银缕,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香敌兰荪。”
  这种以花入茶、入酒、入饭的做法,可以说是最为亲民的“花吃”方法。略微复杂一些的鲜花饮食方式,就是以花做糖、制露。
  花瓣宽大肥厚,味道淡雅的玉兰花,便是食用花卉中的佳品。《群芳谱》中记载:“玉兰花馔,花瓣洗净,拖面,麻油煎食最美。”
  和玉兰一样,如丝瓜花、南瓜花等,油炸可以保持鲜花的颜色和美态。在晚清女官德龄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撒上糖的酥炸玉兰,便是慈禧最愿意带在身侧的小甜点。
  比如此刻正引发全民围观的樱花,将其作为“国花”的日本人,就以樱花为主角发展出内容丰富“花见料理”,如将樱花与麻薯同制成粉红色的面皮,外裹樱叶,内包豆沙,便是“樱饼”,还有樱花寿司、樱花羊羹等品种繁多的精致樱花料理。
  袁枚在其《随园食单》里录下的“董糖”,据说是晚明名妓董小宛亲手创制的鲜花果糖。《红楼梦》里也写到过两种花的香露,“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既可以入汤待茶也可以入酒增味,可谓风雅一时。
  不论如何烹调花朵,其关键皆在简单烹饪,保持本味。清代文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就提倡花的烹调要简快,以求其“色青翠不变,质脆嫩不烂,风味自佳”。
  虽然相比同为植物食材的瓜果米面,花材能够果腹的效果更逊,但鲜花的绚烂芬香,足以让人在以花入馔的美食中,感受到更多精神愉悦和别样出尘的感受。
  无论是煮粥、烹饭、泡酒、饮茶,只需鲜花一点,便可在明艳娇嫩中,畅想春光无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