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公心”在就抓住了容错的魂
济南建容错机制让官员“甩开膀子”干事
2016年03月2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雅菲 范佳 张洪波
全国两会开始之前的3月2日,济南市酝酿已久的《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审议通过。虽然济南并非首个尝鲜容错机制的城市,但是对于当下的济南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容错机制将会对济南的官场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待解?容错如何保证不乱为?即日起,本报推出“泉城容错”系列报道,解读济南实行的容错机制。
3月2日,济南审议通过容错机制。而此前,习近平也曾多次在多个场合呼吁容错。3月7日,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了容错机制,表示要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撑腰”:“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
长期以来,济南被冠以“保守”“中庸”名号,鲜有有棱角的官员跳出“框框”改革做事。对关心时局的济南市民来说,他们也希望在容错机制的保护下,济南政局出现更多“出头鸟”。而对一个亟须改革、开阔眼界的济南来说,如何构建三个维度的大局观、十三五的规划能否完美完成,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容错机制的执行力度。
容错来了
济南的发展跳上一跳
第一次听到容错机制时,济南一名干部张平(化名)专门百度了这个新词。
“我处的位置感受并不明显,但对不少机关的一二把手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在最后一个用词的选取上,张平斟酌了一下,“平常我可能也不会用这个词。说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领导者可以大展身手。”
在张平看来,济南市这一举措契合了中央近段时间来的反复“叮嘱”。“从中央到地方这个机制屡次被强调,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改革到了一个瓶颈期,按照此前不温不火的做法,可能进展不大。现在需要锐意改革者,有创意敢想敢干的会得到保护,只要不是主观性错误,都在许可范围内。”
总理李克强也曾表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有的同志跟我讲,济南受鲁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在上任之初的一次会议上,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曾这样评价济南的部分官员:有的眼界胸襟不宽,坐井观天,习惯于自己与自己比,不善于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格局中找定位、定目标。
在张平看来,从济南定下“容错”那天起,这个此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导航”等领域的词,将给济南带来类似于“引力波”的效应。“如果每个部门都把此前想干但纠结的事情,在容错机制下完成了,怎么不得让济南的发展跳上一跳?”
容错不是放宽标准
而是加强了要求
容错机制规定,除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外,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免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符合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精神的;按照实际情况经过民主决策程序的;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的。
“这是个好政策,起码算是兜住底了。”济南市委一官员告诉记者,“原来有一些政策没有明确界定的事情,做起来还有些担心,现在有了这个政策,不用担心自己会因为一些尝试而受到处罚,影响仕途。”
“我觉得法无禁令则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张平分析济南容错机制具体内容时表示,表面看好像放宽了标准,实际上是加强了要求。“比如一个局要做件事情,他要考虑是否在法律禁止范围内,那就必须去研究法律法规,反而加强了自身业务。”张平专门提到近些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城管工作,“现在一些执法人员素质低,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好冲动行事。现在倒逼着整个部门去研究法律法规,无形中给自己安了个框框,反而会让执法更规范。”
但是看到认定条件和认定程序时,上述市委官员还是有点担心:“界定范围还是有点太宽泛,就像一把尺子,尺子有宽有窄,具体怎么量还没有说清楚。而且是由人事部门调查认定,这样宽泛的界定范围,会不会造成一些不公呢?我觉得这个政策真正能起到作用,也存在一定难度。”
实际上,该官员担心的问题在全国推出容错机制的城市同样存在。
建容错机制
就是要保护改革创新者
比如到底哪些属于“可容之错”、“容错”又得坚持什么底线?
深圳市在酝酿“容错机制”过程中,当地纪委还专门征求了市民意见,以期出台完美的容错机制。浙江温州也推行过重大创新项目风险备案,将来可作免责依据来参考。
在张平看来,建立“容错机制”就是为了保护改革创新者。改革创新和科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同样面临失败的风险。“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对官员来说,面对失败的风险,有的改革创新者可能会沦为‘太平官’、‘庸官’。”
容错机制正是化解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的解决方案。张平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有保护试错的举措,但现行保护试错并未得到“机制”层面的支持。容错机制从机制层面来支持改革者,干部就可大胆探险,积极推动改革创新事业的发展。
“我觉得干部大胆干的底线就是‘公心’。”张平表示,“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是济南容错机制里对改革者的一条底线要求。他在对比深圳、湖北荆门、浙江温州等多个地方的此类容错机制后发现,各地政府在鼓励官员放开胆子干事的基础上,无不强调了“公心”。而容错机制的“公心”原则,其实与廉洁奉公的作风一脉相承。
“你做的任何事情,只要是出于党和政府、百姓的利益需求,在容错范围内尽情施展拳脚,肯定不会有问题。”张平表示,这也是容错机制的底线和灵魂,“如果济南的干部都能理解了容错并有原则地干事,济南的发展真的不可限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