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粟:
走条永无止境的艺术之路
2016年03月2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受家庭氛围熏陶,他自幼喜爱音乐,七八岁时便捧着卡带录音机爱不释手,后来慢慢长大,单纯的兴趣已经不能满足他对音乐的渴望,他把兴趣发展为学业、职业,虽然也曾遭到父母的反对,也曾经历台下的落寞,但他耐得住寂寞,一步步积累,等待厚积薄发。
如今的他活跃在大小舞台,也收获了无数鲜花与掌声,他是山东歌舞剧院的演员——王粟,一直走在艺术探索道路上的他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本报记者 高倩倩
受家庭熏陶 从小爱音乐
初见王粟,他正忙于大型民族管弦乐音诗《孔子》排练,每天日程都满满当当,可他却觉得分外充实,因为他最爱的时光便是在舞台上。
王粟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母亲是京剧票友,父亲也喜爱音乐,受家里的氛围熏陶,王粟从小就是个文艺爱好者。7岁那年,父亲送给他一台卡带录音机,他爱不释手,会省下零花钱买磁带,也会四处借磁带来听。“喜欢听流行歌曲,也喜欢听戏曲,觉得是一种享受。”王粟说,自己上小学时,唱歌跳舞是女孩子们的专利,因为王粟是班长,组织大家排练、演出也是幸福的事儿。
读高中时,父母为王粟报名了一所私立高中,可私立高中的环境却让王粟太过放松,父母便将他调至泰安一中学习,让他住在姨妈家。“当时表姐正学习舞蹈,姨妈和姐姐劝我除了学习,也要注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王粟说,想来想去,自己从小的爱好便是唱歌。姨妈寻来一位声乐老师试试王粟的潜质,王粟的嗓音、音乐基础都得到了老师认可。
“那是第一次接触美声,让我对声乐有了新的认识,觉得声乐有很广阔的空间,之前接触的流行唱法等都只是一个分支。”王粟觉得唱歌不再是自己的爱好,而是进入了音乐的殿堂,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他越发被美声的魅力所征服。
走艺考之路 想唱给世界听
高二那年,王粟面临面临艺术高考和普通高考的选择,一心想走艺术道路的他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父母看来,艺术可以当作爱好,但当作学业和职业却不是好出路。王粟和父母促膝长谈,表明自己的追求和决心,最终获得了父母的认可。“其实,他们是担心我一时兴起,半途而废,现在看到我一路坚持,他们也算欣慰。”
选定艺术道路后,王粟一心想考取上海音乐学院,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他独自踏上前往北京、上海的列车去拜访名师学习。“那时没有动车,就坐绿皮车,买不上坐票,就挤在过道里。”王粟说,那时的自己有股闯劲儿,不怕苦也不觉累。
听完老师的课后,王粟走在繁华的上海街头,也会觉得落寞。“坐在黄浦江边,看着满眼繁华,心里也曾暗暗下决心,要用尽全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把歌唱好,站到最繁华的舞台上,唱给世界听。”王粟说。
高考时,王粟错失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被山东艺术学院录取。“山艺是我的福地,在这里我遇到了最敬业的老师,也对声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王粟说,四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让他逐渐明白,华丽的舞台和光环都是表面,最根本的是修炼自己的基本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必须投入十分的精力,才会有所收获。”
王粟说,大学四年,他逐渐从一个学唱歌的孩子慢慢向一个职业的歌者转换,除了唱歌技术外,他的心态和思想也逐渐从懵懂到成熟。
走上歌剧舞台 离梦想更近一步
“艺术能带给人启迪,越学习深入就越发现自己的渺小。”王粟说,随着自己对作品理解的深入和对舞台掌控的积累,他也越来越能体会谦虚和沉默的重要。
2005年的毕业季,王粟也面临着多种选择,内心渴望舞台、一心想唱歌剧的他报考了山东歌舞剧院,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刚入剧团时,王粟上台演出的机会并不多,也曾一度落寞。后来,他被派去吕剧院帮忙唱合唱,站在乐池里,四个人一个麦克风,他也觉得很幸福。
没有演出的日子,王粟也能耐得住寂寞,自己在家用功练歌,待到有一天能站到舞台上时,他可以挥洒自如,让自己和观众满意。“刚参加演出时,也会跟着舞美搭台、卸台、搬运道具,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王粟说,从大合唱、小合唱,到四重唱、二重唱,再到独唱,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觉得特别踏实。“大小舞台都要经历,这是一个磨练自己的过程。”
2011年,山东歌舞剧院第一部原创的完整歌剧《赵氏孤儿》开始排演,王粟担当赵武的角色,备受观众喜爱。有之前排演歌剧片段的经历,加上平时的艺术积累,王粟生动地演绎了人物形象。“要多看多观察多体会,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沉淀。”王粟说,艺术没有捷径,必须一步一步经历和积累。从最初的上台就紧张,到后来努力扮演好角色,再到如今可以挥洒自如,王粟的演员生涯越来越得心应手,可他却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