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
2016年03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红柯

  文学是有生命的,神话传说、童话、科幻儿童文学对应童年,核心是幻象与想象;青少年中学生最重情感,诗歌的核心是情感;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进入青壮年,对应的是小说,小说重在经验;散文属于老年,是人生的智慧。
  许多作家的传记与回忆录中总要提到中小学语文老师对他们的影响,作家的童年、青少年时代不管其他课程怎么样,他们往往都能写出好作文,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种对语言的敏感应该出现在人生的幼年。语文老师可以说是作家成长最初的引路人。从小学三年级写作文开始,到初中、高中,作文写作就有可能突破到小说、诗歌、散文,而进入到真正的文学创作。
  我是职业教师、业余作家,1985年大学毕业,从教30年,我曾经在新疆伊犁州技工学校担任10年语文教师,也曾发表过有关语文教学的论文,一直把叶圣陶、朱自清这些集教学、科研、创作于一身的大师视为自己学习的楷模。叶圣陶老师关于语文教师要“下水”写作的忠告,我终生难忘。
  我至今还记得对我影响很大的几位中小学老师。小学时我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唯一的长处就是爱看课外书,三年级时就读《水浒》、《三国》,五年级时读到了《革命烈士诗抄》,其中有维吾尔族诗人穆塔里甫的生平介绍和诗歌,后来读普希金的诗就觉得穆塔里甫是中国的普希金,我最初的创作冲动来自于这个维吾尔族诗人。我写出了生平第一篇被老师表扬的作文。
  好多年以后我大学毕业西上天山,带学生实习时途经伊犁州尼勒克草原,“尼勒克”为蒙古语婴儿的意思,这里是穆塔里甫的故乡。穆塔里甫二十多岁就被盛世才杀害了,多么年轻而旺盛的生命。我写长篇《西去的骑手》时就写到了穆塔里甫,小说的叙述基调采用穆塔里甫的笔名卡依那木,即“波浪”。
  初中毕业时“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我沉迷于读小说、乱投稿的作家梦中,一部五万字的小说在同学中流传,自己很得意。教语文的庞老师警告我:你个农民娃,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种地当农民连媳妇都娶不上,还想当作家?我一下子惊醒过来,收起作家梦,第二年考入重点高中。高中教语文的王滋祥老师教我们写复杂记叙文时,要求我们“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的亲人”,我就写了母亲的《手》,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注意过父母的辛劳,王老师把我的目光引向自己身边的亲人。这篇作文传遍全校,一直被我视为创作的第一篇作品。王老师还告诉我们,不要太看重文言文的白话翻译,文言文自有魅力,白话翻译韵味尽失,读起来如同吃别人嚼过的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王老师的建议下,我买了《古汉语词典》和《古文观止》,死记硬背,大多古文读到十几遍基本就明白了。上大学时我们的古汉语老师,解放初给陕西师大高元白教授当过助手,功夫扎实,对学生要求极严,我能轻松过关跟高中死啃《古文观止》有关。古文的另一大好处是在我大二时发现了叶嘉莹老师的《嘉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繁体字竖行排印,我如获至宝,抄了一遍,高中时读过的《古文观止》与论述中国古典文学的专著互相应和,很快就体会到汉语最根本的元素。如叶嘉莹老师所说,汉语不同于欧美语言,欧美语言分重音轻音,汉语则是节奏和旋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文是最成熟的汉语,一个从事汉语写作的作家没有古文基础是很可笑、很滑稽的事情。我执教三十年,我告诉学生,要学好外语,一定要学好母语,尤其是古汉语和古文,古汉语与拉丁语法有内在的联系。中国近现代一大批出色的翻译家都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扎实的古汉语功夫,学贯中西,才给我们翻译了那么多那么精美的外国名著。比如2015年去世的草婴先生,读他翻译的托尔斯泰作品,几乎是一种汉语语言美感的享受,自然流畅,朴素典雅,高贵大气。
  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美国中学专门给学生开一门课,叫创造学,用的教材是阿瑞提的《创造的秘密》,核心是培养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力。这种能力需要在青少年时代进行专门的培养与熏陶。比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激情。陈丹青说:最佳的创作状态是激情敏感加上一点点无知。而这种状态恰好是在青少年时代。所谓金色童年,无论贫富贵贱,激情与想象就萌芽于这个金色摇篮。我在陕西师大专门开一门课《文学与人生》,其中一章专门讲文学与人生成长过程,大意是人的一生正好对应文学的文体结构,文学是有生命的,神话传说、童话、科幻儿童文学对应童年,核心是幻象与想象,幼儿园、学前班、小学要让孩子读全世界最好的神话传说、童话、科幻儿童文学。青少年中学生最重情感,诗歌的核心是情感,包括与情感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亲情、友情、乡情甚至包括朦胧的爱情,青少年时代情感陶冶很关键,情操、情怀、情志以及情感的丰富充沛影响人的一生。校园文学的重点也在中学生群体中,校园文学的几个关键词:青春、生命、力量。所谓力量就是想象和激情。有想象和激情这双翅膀,才能翱翔于蓝天,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进入青壮年,对应的是小说,小说重在经验,人生经验与社会经验,建功立业,大展宏图,实现自我。散文属于老年,是人生的智慧,收获于秋天,大彻大悟于冬天。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文学即人学。
  校园为文学提供人才,即作家的摇篮;校园为文学提供素材,即青少年生命力量的主题与关键性元素;校园还为文学提供能力,即激情与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激情即动力。
  (本文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本文为“第五届校园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