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风雷”究竟是怎么预测的?
本报小记者探秘气象站
2016年03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0日讯(记者 李彦慧) “为什么下雨?”“风多大是怎么预测的?”19日,齐鲁晚报小记者走进威海气象站,探秘天气预报究竟是怎样“出炉”的。
  19日上午,一走进威海气象站的观测台,小记者们就兴奋地四处探索。“这个大家伙是什么?”“这个塔好高啊!”“咦,这有个大水桶哎!”带着好奇,大家开始了气象探秘之旅。威海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一一介绍各种预测天气的设备及用途。大家了解到观测站有用以监测风速风向、地表温度、降水量、冻土层厚度等一系列数据,这些信息有的需要人工采集,有的则通过光缆实时传输。
  “那观测台收集来的气象信息都去哪儿了呢?”在小记者们的提问下,工作人员带大家来到了气象站的预报中心。在这里,许多个屏幕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而每一块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都各不相同,此时,工作人员正在收集当天的实时气象信息。工作人员介绍, 这里每一块屏幕上都监测着不同的数据,工作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制作出天气预报的数据,并在这个平台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但这还不是我们最终在看到的天气预报,经过分析、确准的气象数据,还要经过天气会商,最终将由气象台的演播室进行录制,最终才会发布出来。
  “天气预报分为观测、制作天气图、分析比对数据、天气会商、发布等几个流程。”工作人员介绍,尽管我们平时看到的天气预报只有三五分钟,但收集、整理、商榷这些数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工作人员们投入很多的精力。
  “为什么有时候会一边出着太阳一边下雪呢?”小记者于昕凯提问。
  “这个问题非常好!有时候下雪的云彩很小,只能覆盖到一小块地方,其他的地方它遮挡不住太阳,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太阳雪、太阳雨。”工作人员解答。
  一上午的参观,小记者们收获颇丰。陪同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长了见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参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