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围着监管转,合格操场带着毒
2016年06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唐伟
前段时间,相关部门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异味操场”和教室空气进行了取样检测,最新检测结果显示,除一间音乐教室甲醛超标外,其余教室空气和塑胶操场检测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对此,拥有17年产品安全检测和化学品毒理评估经验的专业人士魏文峰就表示,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中只有一条对化学危害方面规定了检测要求,检测项目却并不多,这几种被限制的有害物质根本无法覆盖实际跑道可能散发的有害化学气体。同时还有多名学者指出,“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并不代表跑道无毒。”(6月12日《中国青年报》)
由此看来,“异味操场”频出“行之在前”,然而监管方却“跟之在后”,既没有超前一步未雨绸缪,也未能同步而行,因而处处受限。当问题已然出现并呈现出群发之势,才发现“毒跑道”暴露出的是体系性的漏洞。其间既有标准的粗放和简单,又有“九龙治水”下的责任真空,诸多因素的叠加之下,使得“毒跑道”乱象,处于事实上的监管空白地带。既然“符合标准也不代表无毒”,就不该把“异味操场”的责任推给学校,毕竟,专业人士都搞不清楚,学校就更无所适从了。
安全标准也好,技术标准也罢,从本质上讲,其实是监管标准和态度的结果,如果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零风险”,那么在标准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否则就可能“标准围绕监管转”,监管有多么松散则标准就有多低效。奶业安全标准的落后,曾经导致了国内乳业的整体性下滑,洋奶顺势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这样的代价可谓惨痛。诸多事实都在说明,若是预之在前,那么付出的代价才会少一点,若是由“问题带着前行”,就问题说问题,或者没有进行举一反三,监管的水平和治理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
“异味操场”频出是对监督能效的考验,对症下药和借鉴其他领域的治理经验,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总体来说,就是制定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标准,并将推荐标准上升到强制标准的层次。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当将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进行有效的融合,或者设定明确的责任细则,指定具体的牵头机构和部门,将九龙治水的分治格局,变成一家总揽的责任界定,再辅以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多管齐下,“异味操场”才会真正远离校园和学生。
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并不代表跑道无毒,因为只有当标准本身达到“安全可靠”的地步后,才能使之成为把关的利器,否则的话,所谓标准就只能充当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说白了最终还是取决于监管的责任和态度。摆脱一切利益束缚而做到“唯安全是举”,那么标准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