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柳新村街道探索养老新模式
这里的养老院没有围墙
2016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甸柳一居社区食堂中午开饭时的景象。
  燕柳老年公寓内部设施。
     放眼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截至2015年年底,济南市老年人口约1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0%。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在甸柳新村街道辖区,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为老人进行居家养老服务,可实现每天24小时在线,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同时,在社区中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由社会专业机构运营,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养老新模式。
  文/片 本报记者 朱文龙 
实习生 孔尧 李敏 许喆 
社区食堂,政府买单
  “吃饭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独居老人。甸柳一居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食堂,为探索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
  13日中午11点多钟,甸柳一居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内已经是人头攒动,打饭窗口前早已经排起了长队。
  食堂准备的大都是家常菜,菜品丰富,有荤有素,价格比较亲民。“如果一荤一素的话,一位老人大约要花十块钱左右,老两口吃一顿,最多也就十五六块钱。而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能享受到充值优惠服务。”社区食堂负责人对记者说。
  这个社区食堂已经营业半个月了,每天前来就餐的居民络绎不绝。“每天的菜都不一样,比饭店的便宜,吃起来可靠卫生,政府又赞助,并且原汁原味,不添加调味品,保持菜本来的口味。”王芳庆老人是社区食堂的忠实拥趸,他每天都来这里吃饭,老人对社区食堂的评价颇高。
  这几年,社区食堂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各地生根发芽,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刚开张时,居民揣着好奇心前来就餐,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价格不低,种类不够丰富,于是便减少光顾次数,而食堂则根据顾客人数相应减少了供应数量和品种,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最终门可罗雀。在采访中,许多年长的居民也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腿脚还灵便,不需要仅靠食堂来解决就餐问题。
  如何让社区食堂维持好口碑,使之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主要负责监督社区食堂运行工作的张佳对记者说,要严格把控住“价格”和“安全”两道关卡,做好顾客服务。
  价格方面,由政府买单。张佳介绍说,食堂营业前两年的水电费还有职工工资全部由政府承担,所经营的菜品里面,不包含其他费用,保证是“良心价”、“亲民价”。
  安全方面,食材的购买选择、厨师的技能要求从严处抓。食材由政府出资采购,厨师不仅要求身体好,还要技艺过关。菜品制作过程完全按照星级酒店的操作流程,每个菜都要取样,然后进行冰冻封存,必备卫生局检查。 
  服务方面,对于顾客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采纳。社区居民张士华说道:“前几天的茄子油放得太多了,炸肉的面糊也厚,我把这个建议一提啊,食堂第二天就立马改进了。”
  在张佳看来,这就是社区食堂的生存之道。
  “社区+专业社工”的养老新模式
  2015年4月,甸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成立,这是一个“特殊”的日间照料中心。
  在说它特殊的原因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日间照料中心的现状。大部分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都是由政府投资兴建,委托社区居委会运营。但是社区工作细碎繁多,居委会很难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去做日间照料。
  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往往只能由社区书记或者主任去肩负运营管理的重任,但是他们本身行政事务众多,对照料中心只能起到大致的指导作用,具体事务由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而这些人员对于服务对象和服务理念缺乏专业化认知,也不具备养老、护理及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不够精细化和科学化。
  另外,资金也是不少日间照料中心在发展中遇到的难解之题。场地、人力、活动、购买物品都需要资金,这项开支,需要持续地资金投入,不是居委会所能承担了的。
  在这种背景下,甸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引来了专业社工组织,由他们负责具体运营,政府一年给予其企业25万元的人力、服务费用,走出了一条“社区+专业社工”的社区养老新模式。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纱……”还未进甸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激情澎湃的歌声已经传入记者耳中。一位老人说,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在家也闲不住,来这是为了圆自己年轻时期的一个歌唱梦。
  在社区老人眼中,这里就是自己的“精神后花园”。
  “这个日间照料中心相当于托老所,白天老人们在这娱乐。”65岁的工作人员姜洪潮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日间照料中心整合了社区内包括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社区医院等在内的多方资源。为辖区老人及护老者提供包括康复训练、生活照顾、信息咨询、心理健康、文化娱乐以及老年公寓等在内系统化服务。
  而这里的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营,还要定期入户为独居、高龄又不愿意到养老院的老人去做健康访查等服务。
  培养能力长者,培养老年领袖,是该日间照料中心的一大特色,比如喀秋莎合唱团、京剧社、书法班、舞蹈班等,基本上是能力长者在负责。姜洪潮本人就是“喀秋莎”艺术团兼合唱团团长。
  “引入社工机构运营养老服务站后,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社区居民脸上的笑容多了,对社区的工作也更配合。”日间照料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
  机构养老资源要从源头丰富。近年来,济南市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
  根据规定,济南市对征地立项新建的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8500元建设补助,对改建扩建的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3000或5000元的建设补助。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分别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每人每年720元、1200元和1440元的标准发放运营补助。
  位于甸柳新村三区的燕柳老年公寓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建立的。
  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叫做崔家禄,是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2014年,他花了320万,将位置好、客流量大的饭店改造成为燕柳老年公寓。住的老人有60多人。老人的年龄在55岁-99岁之间,其中卧床的老人占了50%,由专业护工来护理。提起建立这个老年公寓的原因,崔家禄说:“企业发展不仅要效益好,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希望能为老人们做点贡献。另外,自己也60岁了,理解很多老人的需要。燕柳老人公寓的老人们住得习惯、住得舒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整栋公寓楼总共分为三层,每一层有10多间宿舍。大部分宿舍住着两位老人。每间宿舍的统一标准是有空调、有暖气、有风扇、有电视。部分房间里面有独立卫生间。非常方便老人们生活娱乐。可以通过电梯上下楼。公寓内有专门的会客厅,里面摆放着皮沙发和餐桌、餐椅。还有一些鱼缸、绿植做装饰。在公寓的三楼有一个面积在30平米左右的露天花园阳台。阳台上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还有很多长椅摆放其中,方便老人能够在公寓内活动。为了安全起见,通往露天阳台的门还专门设立了密码锁,由工作人员负责管理。
  赵莲英,今年74岁了,来公寓居住已经半年多了。记者走进她房间时,她正坐在床上看着电视,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精神状态非常好。崔家禄开玩笑地对她说来这里之后都长胖了20斤。
  “我在这里过得特别舒服,每天起来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我恨不得可以活到100岁。”听了崔家禄的话,赵莲英笑着说道。
  11时15分,老人们开始吃饭,三菜一汤,一荤两素。一位74岁的宋奶奶刚来才三四天。她说吃的挺习惯的,早上吃了小馒头和粥。来到这几天,食堂里一直换着法吃,挺好的。
  如今,燕柳老年公寓名声越来越大,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现在的公寓用房是我自己的房子。随着入住老人越来越多,我们想扩大公寓面积,却找不到合适的房屋。”崔家禄告诉记者,社区附近有一些面积较大的出租房,但房东更愿意租给做生意的商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