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长的时光
2016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杜新英
  鲍勃·迪伦唱:“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长大成人?”
  我已经走到37岁。我的儿子,才4岁。
  小区精致的苏式园林里,杨柳如烟,袅袅枝条下,捉蝴蝶的孩子。绿色背景衬着彩色毛衣,甚是好看。我站在远处望,并不靠近。
  似乎是越来越懒惰了,悠闲如半退休的老人。明媚的天气,大好时光,本应该坐在实验室里观察小白鼠,是不是?
  我也曾经是令导师骄傲的弟子。毕业前,导师轻轻说:“我从美国给你请了一位教授来主持你的答辩仪式。”我一惊。外国人爱较真,我师父,这是对自己的徒弟太有信心,还是坚决要把徒弟卡下去?
  据说,每次师弟师妹惹师父生气,师父总是说:“所有的研究生都聪明,你师姐最聪明;所有的研究生都努力,你师姐最吃苦。你们还偷什么懒?”
  我也曾认真地搞研究来着。可是,宝宝来了。我从一个全神贯注于工作的科研人员变成手忙脚乱的新手母亲。吃喝拉撒打疫苗晒太阳,什么时候加衣什么时候添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婴儿。好不容易养起来,可是,孩子不合群,也不和陌生人说话。
  跟着妈妈泡实验室的孩子孤独惯了。
  纠正吧!
  每天带着孩子往热闹的地方跑。公园动物园游乐场,哪里人多往哪里挤。拍球钻洞爬滑梯,会玩才能有朋友。妈妈宝贵的时光,就在教孩子学骑自行车领着孩子串门的时候溜过去。
  迫不及待地等着孩子长大,可是,孩子尚未长大,妈妈已开始衰老。
  不用紧盯孩子的时候,我喜欢抬头望天。深蓝色天空飘着白云,洁净高远,一如当初我脚步匆匆进出实验室时所见。报课题,做实验,写论文。理想在我心底从未消失过。和孩子一起追逐的时刻,我仍然看见我的目标。不争不盗心亦乱。
  一颗心,能年轻几回?此时不做,更待何时?可是孩子的性格,也是影响他一辈子的事。
  这也是成长吧?一个习惯了大步流星往前冲的事业狂,学会简单生活,学会处理幼儿日常突发事件,学着和孩子一起研究蜗牛,一起种下萝卜种子,观察发芽长叶开花到结实的过程。还学会,慢慢走路,观察周围春夏秋冬的变幻,享受世界的美好。
  孩子越长越快。突然就多了很多问题:这是什么花?兔子爱吃草还是爱吃菜?长短角的动物是羊还是鹿?喜鹊有什么特征?也学会了很多行为。比如,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自己收拾玩具,睡觉前把幼儿园的课本放在书包里。妈妈放手的日子,并不远。
  想让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就别闯红灯。想要孩子规律作息,自己先坚持按时睡觉。身为成年人的妈妈,身上多少有一些成年人的缺点。因为要以身作则,自己的坏毛病先自觉改掉。
  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完善了自己。孩子是妈妈的镜子,妈妈是孩子长大后的模样。
  这就是一起成长吧?互相纠正,互相学习。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