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慢作为”在拖治霾后腿
2016年1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静嘉

  伴随着雨雪天气,省城持续的雾霾天有所缓解,但是,治理雾霾“双十条”开启了新长征。“双十条举措+相应搭档表+四级监管网格”,这是省城治理雾霾的新尝试与新格局,也是城市公共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体现。
  从现实中分析,治霾工作千头万绪,多头多脑,统一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都管,都不管”的尴尬局面与短视思维,执行起来疲软,将直接影响到治霾工作的成效。有目共睹的是,有些部门动作迟缓,经常“慢半拍”,雾霾突袭遭遇应急滞后,时间久了,极易形成懈怠情绪和“临时补课”态度。因此,治霾新举措,应首当其冲向“慢作为”等乱象开刀,在某种意义上说慢作为就是失职,对慢三拍等行为零容忍,一旦发现立即追责,根据巡查台账的情况,严重者直接摘帽,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倒逼执行工作不打折扣。
  另一方面,治霾治污应多些未雨绸缪,少些事后诸葛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的网格化监管网络从细节出发做实、做细、做精,摆正执政观念,树立忧患意识,擦亮前行的路灯,既不能盲目“装瞎”无视能见度与沸腾的民意,觉得“霾了这么久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走走过场,理应积极突围,迎难而上,拿出不怕麻烦的态度直面治霾治污的痛点和焦点,提高协调能力和执法水平,对扬尘污染、渣土乱倒、企业排污等应实行常态化监管,通过约谈和诚信协议等多元方式形成良好的源头管控。当然,正值冬季,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冬季取暖污染的严峻形势,提高治霾治污的力度,抓住关键少数,重视全民共治,鼓励群众参与其中,逐步上升到公共行动的层面上来,打一场直击病灶的抗霾持久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