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打工仔如今勇闯本地酒水市场
踏实认干,近300客户都信他
2016年1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磊的小仓库里,堆满了金钢山酒。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7年前,给人打工的董磊觉得工资太低,一咬牙选择独立创业。7年后,诚信、踏实、认干的他,固定客户已近300家,月收入上万元。董磊表示,自己的目标还不只这些,他相信,在邹城金钢山酒的保驾护航下,自己的生意一定会和金钢山美酒一样,持久飘香。

商家感言
  喝金钢山,销售金刚山,董磊这辈子的命运已与金钢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金钢山130周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祝福金钢山美酒飘香更长、更远。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打工仔毅然辞职
苦干7年月入万元

  1986年出生的董磊在7年前还是一名打工仔。初中毕业后,董磊没继续上学,而是到社会上闯荡。经家人介绍,他在一位朋友的店里做酒水运输工。当时辛苦劳作一个月最多只能赚千余元的工资,少的时候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仅够他一个人花销。
  成家后,这点工资显然不够养家。“为何不尝试自己创业呢,收入肯定会比现在多。”想到这,董磊一咬牙辞了职,尝试做起了酒水代理。“刚开始只有四五十位客户,他们觉得我服务好,选择继续跟我对接。”对这些老客户,董磊十分感激。他知道,正是自己的踏实、诚信和认干,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继续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他仍然坚定这个理念,慢慢地客户越来越多,至今已达近300家。
  客户资源多了,董磊的销售圈也从邹城城区扩展到的乡镇,从酒水批发部扩展到小餐馆等,全部送货上门。刚开始创业时,只有一辆厢式送货车,后来增加了一辆三轮车,又增加了一辆、两辆、三辆厢货车。当上了小老板,董磊没有闲着,每天和招收的几名送货工人一起搬运、送货,妻子也忙前活忙后帮助打理生意,两人一起为这个家奉献着、奔波着。如今,他月收入过万元,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
销售美酒十余年
品质和文化打动人

  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单干,董磊一直都在从事本地酒水的销售工作,其中主要是金钢山酒业的各系列产品。平时,出去跟朋友吃饭时,他总会带上两瓶金钢山,既是因为自己销售这酒,更是因为这酒好喝。
  “销售本地酒,我们能进工厂参观,了解这种酒到底是如何酿造的。”和金钢山酒业打了十余年的交道,无数次走进生产车间,董磊已成为金钢山酒业的老朋友。董磊坦言,之前他也尝试销售过外地酒,尤其是市场占比最多的几种,利润都比较丰厚。但综合折算下来,外地酒大多风靡一时,无法长久,最多两三年就销声匿迹,不如本地酒可靠。
  双节来临,董磊又进了4000多箱金钢山。一箱箱的酒堆满了仓库,他一点也不担心。他信誓旦旦地说:“年底前,肯定能全部销售一空。”干了近7年,虽然董磊进的货全存放在一处小仓库里,还没有对外的门面。最近一段时间,他思考最多的就是找门面的事。“对现在的成绩我算暂时性满足,等找到门面,继续稳扎稳打地干。”董磊说。
  “其他厂家根本没法和金钢山比,同样的价格,酒质最好的还是金钢山。”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乡绅冯集义收购几家颇有规模的酿酒作坊组合为“恒盛公”酒馆。到现在,金钢山又扛起“打造儒酒文化新高度”的大旗,以孟子“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精神勇于担当。董磊坚信,跟着有130年历史的金钢山,自己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