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与生活接轨,教学与趣味并存
青岛实验初中开教学年会,展示课程改革成效
2016年1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美术课上,实验初中学生用iPad制作电子贺卡。 李珍梅 摄
     美术课堂上用iPad制新年电子贺卡,同时整合历史、文化、音乐等知识;活动课中,学生用脚踏遍青岛老城区,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12月24日,青岛实验初中召开2016教育教学年会,实验初中本校及实验初中广雅分校的老师带来的课例,展示了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探索。
  “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春节有什么习俗?”“放鞭炮、贴对联、吃饺子、给压岁钱……”同学们踊跃地发言。而对于春节的来源传说,学生们也有着不同的说法。24日上午,青岛实验初中举行2016年教育教学年会。齐鲁名师苏美荣老师给初三12班的学生上了一堂美术展示课。课堂上,学生人手一个iPad,通过在现场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来源传说和有关习俗。随后,苏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当堂任务:用学到美学知识制作春节贺卡。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在制作贺卡时,学生们还要插入音乐,添加祝福语,需要历史、文化、文学、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知识。20分钟后,同学们制作的一张张精美的,各有创意的电子贺卡被投放到大屏幕上。赢得参会观众阵阵掌声。
  随后,实验初中广雅分校姜黎老师展示了一节有关乡土地理的学生活动课。据介绍,在学校“学科展示周”活动期间,老师们带领学生走遍青岛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运用地理知识,身在青岛了解青岛热爱青岛,这既是学校课程的地域特色的展示,也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体现。
  “课程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建立与生活接轨的课程体系,提升师生素养。”年会上,实验初中校长马林从“课程与课堂建设”、“减负与增效”以及“现代学校的基本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学校一年来的工作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马林介绍,一年来,学校坚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艺术提升中作了深入探索。学校将《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做了适度的整合,与生物、地理、物理、心理健康等进行了课时统筹安排,减少内容重复。学校坚持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特色,建立作业专项集备管理机制,狠抓作业量“红线”,实施弹性作业分层作业制度。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学校安装了一个未来教室,实现了连线课堂功能。
本报记者 李珍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