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姑国:晚商滨海大国,齐地昔日主人
2017年04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薄姑国是商朝晚期的东方大国,活跃于渤海、济水一带。在新旧王朝更替中,薄姑国站错了队,周公东征时轻而易举将其灭国,随即土地归齐,间接促成了齐国的崛起。随后,薄姑故城当过奄君的监禁地,又做过齐国二十载的国都,见证了早期齐国的政治风云变幻。
商朝大国
享滨海之便利

  “薄姑”一名最早见于西周的周公鼎铭文,但字作“専古”,与传统文献的写法不同。周人代商,在山东地区,鲁国承袭了奄国,齐国承袭了薄姑国,因此薄姑国对齐文化的塑造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关于薄姑国的早期状况,《竹书纪年》有“太戊五十八年,城薄姑”的记载。太戊是商朝的第九位君王,太戊五十八年是公元前1580年,以此为开端来计算,至周公东征平叛管蔡之乱、薄姑国灭亡,薄姑国约存在了460多年。
  有次,齐景公饮酒作乐,和晏子闲聊,至高兴处,发出了人要是能长生不老该有多快乐的感慨。博学的晏子见状,就开解齐景公道:“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策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晏子拿齐国大地的早期历史来举例,告诉齐景公,每个朝代都有自己认为快乐的事情,要真能长生不老的话,仍在人间的爽鸠氏所喜欢的东西,恐怕齐景公未必会接受。言外之意,就是告诉他别惦记长生不老这茬事了。
  《左传》里记录的这个故事无意间梳理了齐地在远古时代的政权更迭情况。今天都说山东是齐鲁大地,可谁又曾知道,齐地最早是爽鸠氏的生活区域,夏朝是季荝氏,商汤时期有逢伯陵国,殷末是薄姑国,到周朝才成为齐国的地盘。
  由此可知,薄姑国主要存在于商朝,在商朝末年崛起,打败了另一个强大的土著国逄国,逄国此后被迫西迁,搬到了济阳,于是薄姑国成为商末周初山东北部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薄姑国的疆域与早期的齐国有不少重叠区域。《孟子》有云:“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也就是说,齐的封地开始只有一百里许。太公封齐后,又陆续接管了之前五个诸侯国的土地,分别是斟国、斟灌国、莒国、薄姑国和纪国。其中的薄姑国主要包括现在的淄博、滨州一带,是后来齐国的核心统治区域。
  正如傅斯年所说:“薄姑地望正合于当年济水之入海口,是当时之河海大港无疑。”雄厚的经济实力首先是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内陆国家相比,享河海之利的薄姑国自然发展得顺畅一些。
叛周被灭
惨遭残酷镇压

  在政治上,薄姑国和东方不少国家一样,都忠心于商朝,这也是后来被灭国的主要原因,保存在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中的周公鼎也证明了这一点。
  周公鼎铭文记载,西周武王驾崩后,成王初立,周公摄政,没过多久,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结伙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丰白、専古等东方国家部族联合叛乱,周公亲率大军东征,历时三年,胜利平叛。周公鼎就是在周公班师回朝后,由周成王下令铸造的。据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考证,铭文中的“専古”就是薄姑国。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周公东征第一年里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攻打奄国,一件是灭了薄姑国。如此看来,薄姑国这只“地头蛇”实力也有限,远没有办法跟周王朝抗衡,几乎是被周军一举就给拿下了。同时,这里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在山东地区,即使和奄国相比,薄姑国也是要弱一截的。
  薄姑国被灭后,土地赏给姜太公,成了齐国的一部分。见奄国不好收拾,第二年,周公来了个迂回战术,先全力攻打南边的淮夷,又一路北上,收编奄国的附庸国,最后直捣黄龙,终于攻克了奄国都城。
  三年下来,大小反叛国被尽数收拾,天下终于又要太平了。深谋远虑的周公把奄国的国君迁到了薄姑城,置于齐国太公眼皮子底下,使其无法再兴风作浪,又把自己的长子封到了奄国故城曲阜,建立鲁国。上了这道双保险后,东方的新秩序终于建立起来,周公满意地班师回朝了。
  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周公对薄姑国采取了灭绝毁社的残酷政策。据李白凤先生考证:“在周人东进的过程中,它(即薄姑国)似乎是首先被打败、迁国、灭社的,几乎是覆灭得最惨的唯一东方氏族。”正是因为如此彻底地被摧毁,薄姑国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薄姑国灭亡后,遗民被迫南下、西进、东往,走上了迁徙之路。
神秘故城
曾是齐国国都

  薄姑城在哪儿呢?这个问题也是扑朔迷离,一般认为是位于博兴境内。不过,也有惠民、阳信、桓台、高青等多种版本的说法。
  综合各种志书,清代学者叶圭绶认为“薄姑国城在东南十五里,今柳桥”,也就是现在博兴东南6公里寨卞村北,小清河北岸的一处台地。这种观点得到了《山东通志》《博兴县志》的认可。但因为当地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发现过相关实物遗迹,虽言之凿凿,但仍然不能平息千年来的学术争论,直到寨卞遗址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1979年,寨卞村北600米处,东西向的小清河和溢洪堤之间的田野中发现了一处文化遗存。1981年开始进行调查,从地面采集到鼎、罐、盆、石镰、瓦当、网坠、纺轮、器盖和大量鬲、鬶、鼎等器物残片。1982年和198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部分地段进行钻探,钻探获得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发现了400米长的东城墙。墙基宽12米左右,夯土层厚近10厘米。
  这处遗址东西长380米,南北宽约400米,面积约30万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是以商周时期为主的遗址,兼有龙山文化及战国至汉代遗存,被命名为“寨卞遗址”,是薄姑故城的“头号选手”。
  各地争夺薄姑城,还因为它曾经做过齐国二十年左右的都城。太公之后,齐国局势大体保持安定,但到第六代国君齐哀公时出现了动荡。齐哀公荒淫失政,与邻国纪国一直矛盾突出,纪侯便在周天子面前说哀公的坏话,周夷王把哀公给烹杀了。哀公死后,周夷王改立哀公的异母弟弟姜静为君主,这就是胡公。
  当时政治权力的争夺异常激烈,作为齐国都城的营丘无疑成为漩涡中心,既有拥护胡公的人,也有反对者,给胡公的统治带来威胁。因此,胡公下令将齐国都城迁到了薄姑城。
  然而,哀公的同母弟弟姜山认为胡公抢了应该属于自己的君位,积怨在心,经过多年的准备后,率领他的党人以及营丘中反对胡公的人发动军事政变,进攻薄姑城。
  胡公见大势已去,仓惶出逃,被杀死于博昌的贝水之滨。随后,姜山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不仅把胡公的儿子们全部驱逐出境,还把都城迁到了临淄。此后,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直至秦灭六国,天下归一统。胡公时期,薄姑城作为齐国首都,大约持续了20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