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近日,微信朋友圈
2017年06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 林毅

  近日,微信朋友圈有人晒起用新麦子蒸的面食,还秀出制作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娘的手擀面。
  娘是个热心肠的人,做啥事都要好。尤其是她的手擀面,在方圆几个村都是出了名的,擀得面皮薄,但嚼起来有咬劲。谁家娶媳妇的进门面、嫁闺女的上轿面、生孩子的喜汤面都要请她过去帮忙。好像只有她参加,主家才感觉有面子。
  那时小麦稀罕,农家吃点白面就是过年,而且白面都得自家用石磨磨出来。家里的女主人会先把小麦放到大盆里淘洗,然后拉一领竹席到大街上铺开,撒上小麦晾晒。走在街上的人就说,人家怎么会有这么多小麦?女主人往往嘴里说着推磨太累吃顿面太费工夫,但谁都听得出其中的几分意思是在炫耀。
  娘每次擀面条时,我喜欢蹲在一旁看着,看一块面团是怎么变成面条的。只见她先是很利索地把两个鸡蛋磕在面盆里,然后用筷子迅速地将其打碎,只一会儿,鸡蛋就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这时,娘又在搅面的水里加上一点盐,说这样面更筋道。娘会在面和成疙瘩状时用力揉成面团,接着用和面的瓷盆把面扣起来,饧(xing)上十几分钟,就开始擀面条儿。她先将面团在桌子上反复揉压,并不断地加面醭(bu),一把面醭撒在面案上,一把撒在面团上,就像一把白雪,落地无声。一米多长的擀面杖,在她手里来回推压,将面均匀摊开。这样几个轮回,待面饼成绸缎状,再S型折叠,变成厚有五六层的长条,将它们切成粗细均匀的条状。看似这些动作娘是一气呵成,实则吃一次面条,她都累得不停地捶背,额头上的汗珠打湿了那早生的华发。
  农家大锅火旺,一会功夫锅里就开始冒出诱人的香气,让人口水直在嘴里打转。无需放什么调料,味道都是最纯正的。哪怕只是就着萝卜咸菜,都能喝上两大碗。每当这时,我就急火火地端起碗,也不管烫不烫就往嘴里扒。嘶嘶哈哈地咽下去,就觉得小麦面粉的醇香和甜丝丝的味道从嗓子眼里冒了出来。文章写到这里,那味道又在舌间萦绕。
  时过境迁,我突然间明白,娘的手擀面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和真诚给了街坊邻居,把对家人的关爱和呵护都揉进了面里,于是这面就有了灵魂,有了时光的味道。它让我们的心经过岁月雕琢之后,再忆起时仍是一番柔情缱绻。天下哪一位母亲的爱,不像这手擀面,筋道而绵长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