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新剧以传统为噱头遭喷
“古偶剧”别用传统文化做幌子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古装偶像剧”已经饱和到令人生厌,然而后续还有一大波正在制作等待播出的同类剧集。有趣的是,相当多“古偶剧”会强行给自己戴上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帽。“传统文化”成了诸多古装青春偶像剧的一张“安全牌”,仿佛有了这四个字,任何雷剧、烂片都能找到自己的合法性。
  雷剧打歪了“安全牌”
  近日,于正工作室的新剧《延禧攻略》宣布开机,以“继承传统文化”作为宣传点,招致围观网友的一片嘲讽。于正以“弘扬民族文化、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表达创作的初衷,然而这样一部以清朝乾隆年间为背景的剧作,亮出的服饰参考材料上至顺治、下至光绪,好像古人几百年间都穿一个款,让许多真正的古代文化研究者啼笑皆非。
  平心而论,一个大众文化产品立志“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很多热心网友也愿意指出讹误、提出建议。然而对于于正这样一个先有《宫锁连城》抄袭琼瑶尚未道歉、近有《凤囚凰》以“传统文化”为名而给女主设计了一个“缝纫机”头的影视工作者,但凡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谓“继承传统文化”,绝非意诚心正,更妄谈尊重与敬畏。
  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文化”成了诸多古装青春偶像剧的一张“安全牌”,仿佛有了这四个字,任何雷剧、烂片都能找到自己的合法性。拍摄制作时,只用主创在微博上发点古代画样、拍点戏服纹饰,就能吹嘘自己准备充分、制作精良。结果最后呈现的,却是甲朝代的家具摆设、乙朝代的服装妆容、丙朝代的称谓仪制其乐融融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
挂着羊头的渔利工具
  更可怕的是,一些号称“继承传统文化”,用历史名人作为主角的剧作,将历史扭曲到了令人无语的境地。前不久播出的《思美人》宣传称讲述了历史文化名人屈原的一生,但随着电视剧播映,大家发现,屈原为国尽忠、为民忧思、屡遭诽谤而悲愤投江的人生经历,变成了为爱慕而不得的女主淋大雨、修屋顶、花式接近、英雄救美最终俘虏芳心的过程。这种还原,别说历史,连野史都算不上,居然也称“继承传统文化”,真是觉得这届观众很好糊弄吗?
  大家反感的不是“传统文化”,更不是已经努力尝试效果还不理想的“继承”,而是当今一批影视从业者,在国家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利用“传统文化”、榨取经济利益。投机者靠艳丽浮夸的画风、天雷滚滚的言情,去吸引审美和观念都尚未定型却最容易贡献收视的中小学生,贻害无穷。
  对于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来说,人们真正需要的,并非打着“传统文化”旗号而沉迷于个人悲欢的古装偶像言情故事,而是在历史变迁中那些不被困境和挫折所磨灭的崇高和热血,可以让我们从谷底获得救赎的气魄。
      (薛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