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为学生打通国际深造之路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俄籍教师在给学生们上课。
  外籍教师参加校园植树活动。
     本报记者 汪泷
通讯员 闫琼予
  成立于2000年10月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读书求知的理想境地。多年来,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文化铸院、精品建院”发展战略,按照“积极适应、适度超前、服务产业、支持转型”的专业建设思路,努力把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中外联合办学
让高学历一步到位

  早在2014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便敏锐的察觉到,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路径,更好地深造机会,最重要的是,还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于是,学院开创性的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韩国乙支大学开展教育合作,为济宁市的中外办学又实现了一个新的突破。
  从那时候开始,在济宁就能接受俄罗斯、韩国老师亲自授课,不仅有外教教授语言,还有专业课外教进行核心课程教学。而且在学院毕业后便能飞往俄罗斯或韩国进行本科学习,甚至可以本硕连读,毕业后便能取得教育部承认的学历证书。难怪有学生兴奋地评价:“一个专业可以获得两个国家的专业内容,不仅开拓了国际视野,对就业也有极大的帮助。”
  当时,与远东大学开展合作的是物流管理专业,经济管理系主任韩宗邃介绍,该专业是远东大学的优势专业之一。“学生报考了这一专业后,将在学院学习3年,1/3的课程由俄籍教师授课,并且俄方认证学生在学院所修的学分。”毕业后便可直接赴俄罗斯远东国立交大进行为期两年的本科学习,学生还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与韩国乙支大学联合举办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也是借鉴这一模式,这两个专业的首批学生今年即将飞赴这两个国家继续深造。得益于良好的开端,2016年,学院又与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及与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服装设计专业。
怕学生语言不过关
俄籍老师“开小灶”

  在经济管理系,一说起物流管理专业,不少学生们都知道这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有多“拼”。“有时候周末路过教学楼,都能注意到他们的教室里还上着课呢。”有的学生告诉记者。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都得益于俄籍老师们的无偿付出。
  “之前有一位语言教师卡佳(音译),平时每周给学生们上8节语言课,但感觉学生们学的有些参差不齐后,他主动提出周末再上两节课。”韩宗邃回忆说,看到老师都如此为自己着想,深受感动的学生们立刻积极响应,这才有了周末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室仍然书声琅琅的景象。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4个专业逐渐步入正轨,学院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也走在了省内高职院校的前列。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李梅香告诉记者,2016年教育部推动的一项韩国老师派遣至中国的项目中,山东省内共有18所高校被选入参与该项目,其中16所高校为本科院校,仅有两所为高职院校,“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就名列其中。”
  今年,学院还将继续积极申请该项目。李梅香欣慰的说,经过三年多的合作,这几个专业的学生们对这种模式也很认可,“平日里的交流中学生普遍都说,外教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专业理念,这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带来了更多有益的影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