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产业园
东昌府区斗虎屯67户贫困户成“股东”
2017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跃峰 

  67户134名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自身已没有能力脱贫的情况下,却突然变身为一个集生猪养猪、普通种植、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产业园“股东”,由村里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给他们分红。 
  最近,随着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产业园开工建设,不仅开创了精准扶贫领域的一个先河,还为带动斗虎屯镇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 
  67户贫困户
让“第一书记”犯了难

  7月15日,在斗虎屯镇张李村西侧和大徐村东北侧相邻的两处空旷的土地上,随着施工设施进场开始工作,让来自省农科院的“第一书记”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作为省里派往聊城的“第一书记”,来自省农科院的吴家强、苑东鹏、吴新颖等5位农业专家,今年3月份开始分别对接斗虎屯镇的5个贫困村。5位第一书记来到斗虎屯镇后,挨家挨户对所负责的大徐村、张李村、杨庙村、任回村、云水村等村的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发现这5个村子到目前还有67户贫困户,而且这67户共计134名贫困村民普遍有个特点,虽然或因病致贫、或因其他原因贫困,但均失去了劳动能力,仅凭借着一己之力脱贫根本就难以实现。 
  逐一走访之后,大家一块碰头为这些村民脱贫找对策。虽然5个人都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但由于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单纯教授给他们农业技术势必无济于事。后来,经过对斗虎屯镇当地的特色产业的分析,“第一书记”们结合斗虎屯镇是农业大镇,具有葡萄种植特色产业情况,决定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特点,打造一个“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产业园,利用产业园发展为5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而后再由村里针对性地资助这些贫困户。 
虽失去劳动能力
变身“股东”实现脱贫

  随后,“第一书记”们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策划了一个集高标准现代化猪场、葡萄大棚园区、葡萄休闲观光园在内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产业园项目。其中,高标准现代化猪场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猪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利用当前先进的粪便干湿分离回收技术生产有机肥料。而后,再把有机肥料供应给萄大棚园区、葡萄休闲观光园,真正实现了循环发展。 
  项目确定后,随即得到了斗虎屯镇党委政府以及东昌府区扶贫办的支持,项目投资所需的280多万投资,除了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外,“第一书记”们又通过省农科院的帮助进行筹措。 
  解决建设资金的同时,大家又为项目建设起来后的运营模式进行磋商。如果简单地按照传统模式,将这个项目交给5个村子或贫困户来运营,势必因为技术及经营经验等因素,难以持续长久。后来,他们考虑着,寻找有经验的人员通过租赁承办的形式运营项目,而后将承包费用作为固定收入,从而间接让5个村子里的67户贫困户成为了“股东”,每年定期享受“分红”即可。 
  如今,随着这个项目的开工建设,无论是生猪养殖还是葡萄种植,均采用了“第一书记”们掌握的最新技术,未来还将为斗虎屯镇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样本。 
  省农科院的“第一书记”们在施工现场调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