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智能,产值当年就翻倍
即墨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发展,五家试点改造企业效果明显
2017年07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即发集团自动裁床系统。梁孝鹏 摄
   本报记者 宋祖锋 本报通讯员 梁之磊
  今年,即发、方冠摩擦材料、红妮等5家传统企业开展智能化试点改造。改造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方冠摩擦材料今年产值将达到4000多万元,是去年的两倍多。

手机个性化下单,72小时内送到家
  21日,在青岛红妮集团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安装的服装智能吊挂流水线生产线正在有序地试运行,半个月后,这里将生产出顾客在APP上下单的私人定制内衣。
  今年4月,在即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办公室的推动下,做了19年内衣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红妮集团与青岛酷特智能有限公司签订改造合同,复制酷特C2M(顾客对工厂)个性化定制模式,开发智能下单、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执行、智能仓储等平台系统。“依托APP直接实现线上选款、线上量体、线上下单,工厂直接对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内衣管家迅速响应,72小时内为顾客将定制内衣配送到家,真正实现去中间化快速定制。”青岛红妮集团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说。
  红妮是即墨市首批智能化改造试点的5家企业之一。今年,即墨选取了即发、海立美达、浩尔服饰、方冠摩擦、红妮5家企业开展试点改造。目前,各试点改造企业进展顺利,已初步确立起即发“织染缝一体化”、红妮“数据驱动无菌内衣个性定制模式”、海立美达“剪冲焊协同制造”、浩尔“中小企业数据应用”和方冠“刹车片行业智能制造”等发展模式。

企业智能化改造,效果立竿见影
  “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当下,让企业拿出上千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资金投入压力大,一旦投资效果不明显,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致命打击。”即墨市互联网工业办公室副主任邵琦介绍。以红妮为例,其试点的智能化改造一期投资1200万元,整个改造下来预计投资2000万元左右。
  为减轻企业资金投入的压力,即墨市出台《关于支持互联网工业发展的意见》,确定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互联网工业重点投资、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发展。同时,与中航信托公司合作成立2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定向支持互联网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
  前期试点的5家企业改造过程中共投资近9200多万元,而政府给予的扶持资金也达到2500万元。虽然智能化改造前期投入不菲,但是效果立竿见影。“通过智能化改造,车间布局更加合理科学,使用全自动生产线不但节省人工物流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青岛方冠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堂集说,他们公司主要生产卡车、客车刹车片,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化机器人代替人工,企业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今年,企业的产值将达到4000多万元,是去年产值的两倍多。

建互联网工业示范平台,为企业改造把脉
  为实现对企业的精准诊断,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即墨市投资1.33亿元,在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3.5万平方米互联网工业示范平台,设立智力支持、技术服务、模式示范三大中心:智力支持中心,成立由12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为总顾问,为即墨互联网工业发展精准把脉。
  同时,依托青岛蓝谷聚集的科研教育资源,为即墨全市产业转型、互联网工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技术服务中心,成立由72家知名企业组成的互联网工业服务商联盟,分行业设立专家指导小组、技术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模式示范中心,设立无人工厂展示区、互联网工业先进技术区、互联网工业解决方案展示区等切合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展区,汇聚和分享国内外最前沿的互联网工业优秀案例与专业成果,为企业提供最便利、最直观的示范支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