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助学,圆贫困学子求学梦
救助标准分四档,最高每人8000元,最低每人3000元
2017年08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伟 通讯员 王建芬 丛龙涛

  “小蔡,你家几口人?有低保吗?年收入大概多少?”日前,区慈善办工作人员来到宋村镇贫困高考生小蔡家中,对她提交的救助申报材料进行核实。为了尽快将救助金发放到困难大学生手中,连日来,区慈善办和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在全区范围内对之前提交汇总的救助申请材料进行核实复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许多助学扶困等救助政策,对孤贫学生实施救助。
  贫困高考生救助标准分四档
  今年贫困高考生救助的申报条件是文登区参加2017年高考,被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新生(不包括被军校和部分师范类院校等录取可以免交学费的新生),其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20%以下或因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以及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可申请救助。
  据介绍,今年救助标准共分为四档,第一档孤儿每人8000元;第二档单亲及低保家庭子女每人5000元;第三档本科生每人4000元;第四档专科生每人3000元。
  “申请具体流程为一是申请救助的学生填写《威海市文登区慈善救助特困高考新生申请表》,一式3份,报毕业学校初审;二是村(居)、镇(办)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审查;三是各学校将拟救助学生的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和入学通知书复印件,报民政局审批。”区慈善办工作人员说:“区民政局和教育局会同仁济基金会将组织工作人员对拟救助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上述三级审核程序后,可列入困难学生救助范围。”
  另据了解,救助工作遵循四项原则:一是属地救助原则,负责文登辖区内特困高考新生的救助工作;二是应助尽助原则,按照应救助学生数量确定救助资金总额,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高考新生全部得到救助;三是公开公平原则,通过村(居)公开栏、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公示拟救助学生名单,确保救助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四是不重复救助原则,对已接受其他机构或个人相应数额救助的高考新生,不再纳入慈善助学的救助范围。
  文登自古就有崇文尚学的传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许多助学扶困等救助政策,对孤贫学生实施救助。自2004年起,文登区便开始实施贫困大学生助学工程,主要就是为了做好特困高考新生的救助工作,确保他们能顺利入学,努力学习,将来知恩感恩,回报社会。2007年,成立了慈善总会办公室,专项开展以助学、助医、助困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救助工程。2015年起,对贫困中、小学生也开始开展助学活动,深受上级领导的支持,也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爱心基金热心助学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途径。在文登区,多家爱心基金常年活跃在帮扶贫寒学子一线,成为文登区慈善助学重要的社会力量和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2015年5月,由文登森鹿制革有限公司独家捐资一亿元人民币发起成立了全省首个“亿元非公募基金会”——威海市文登仁济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以来,共为2000多名贫困学生和大病患者发放救助金近400多万元。
  “在关爱下,我不再畏惧风雨;在关怀中,我得到健康成长。”这是一名受助大学生写来的感谢信里的一句话,寥寥数语却是对仁济基金会无私资助和关怀最真挚的感激。
  写信人名叫邱萍,201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但高额的学费曾让一家人一筹莫展,是仁济基金会为她送去助学金,帮助其顺利进入大学。在文登区,像邱萍这样在仁济基金帮扶下顺利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还有许多。
  此外,2016年,文登区又先后成立了首个个人冠名慈善基金——乔廷泽爱心基金和山东东海塑胶有限公司冠名的“东海关爱基金”,用于救助全区因病致贫的群众、贫困中小学生和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首届“文登和谐使者”荣获者刘海洋,分四年出资1.6万元,设立“刘圣庭爱心基金”,用于贫困学子救助;哈尔滨德诚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爱心基金,一次性捐赠20万元,用于文登区助学、助医、助困……
社会妈妈认领“微心愿”
  当前,由于天灾人祸等不可控因素,仍有小部分儿童因家境困难,个别儿童甚至连一套课外书、一双运动鞋等微小心愿都满足不了。为推进 “社会妈妈”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让贫困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今年以来,文登区妇联积极探索,在全区开展了“巾帼暖童心 点亮幸福‘微心愿’”活动,通过微心愿认领,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经过前期三级妇联组织摸底调查,为全区88名贫困儿童建立了“微心愿”电子信息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广泛发动巾帼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向孩子献爱心,点亮他们的“微心愿”。目前,已有26名孩子的微心愿得到了满足。同时,区妇联还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发布贫困家庭子女家庭状况信息及儿童微心愿,广泛发动各界妇女及社会爱心人士通过在线救助,结对帮助贫困儿童,为他们提供物质帮扶、心灵关爱、学习辅导,帮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止目前,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救助贫困儿童41名,捐款捐物折款4万多元。
  自1998年发起“社会妈妈”活动以来,区妇联发动各界妇女及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社会妈妈”行列,结对帮助2000多名贫困儿童,先后捐款捐物折款180多万元,其中1700多名儿童已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
  自2004年开始实施贫困大学生助学工程,主要就是为了做好特困高考新生的救助工作,确保他们能顺利入学,努力学习,将来知恩感恩,回报社会。2007年起,成立了慈善总会办公室,专项开展以助学、助医、助困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救助工程。2015年起,对贫困中小学生也开始开展助学活动。截至目前,已救助贫困大学生2099人,贫困中小学生1653人,发放救助资金944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