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运营+医养结合”开创养老新模式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托管800张医养结合床位解决养老难
2017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省道103线以东,南绕城高速以北,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大涧沟西村,坐落着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济南善德养老院)。这是山东省和济南市重点投入建设的“医养结合”民生工程项目,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托管经营,为失智失能等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该项目通过政府建设,委托社会专业机构特别是有实力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运营,开创了“委托运营+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在济南乃至全省尚属首次。

  本报记者 陈晓丽      

入住体验 老两口一起入住养老病房,住院不再“全家总动员”
  “痰挺多,自己咳不出来,从昨晚开始就没怎么吃饭。”7月31日一早,在济南善德养老院养老病房内,88岁的孙奶奶把老伴的病情详细告诉查房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和询问,医生建议暂时转入住院区病房治疗。
  “一会儿就有护士和护工过来把他送到五楼的医疗病房,也不需要我去办住院手续”,老两口在这里住了9个多月,孙奶奶已经非常熟悉,“医生每天早上都来查房,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们就是奔着医养结合才来这里的。”
  “以前老伴每次住院,都要全家总动员,在外地的孩子都回来跟着忙活,特别麻烦。”孙奶奶告诉记者,因曾经做过一次大手术,再加上多种慢性病,从10多年前开始,今年95岁的老伴就时刻离不开人照顾,如今更是24小时卧床,经常需要住院。
  “这些年我快被折腾疯了,差点累病。”提起这些年的生活,孙奶奶感慨道,虽然家里同时请了两个保姆,还是经常免不了忙乱。实在疲惫至极,孙奶奶决心搬进养老院,“考虑到老伴的身体,我找了很多家,都觉得条件不合适。”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孙奶奶才找到这里,“来看第一眼我就看中了,房间这么宽敞明亮。我们老两口工作了一辈子,也没住过这么大的房间。”
  入住后,孙奶奶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老伴不管是吃饭,还是翻身、擦澡,都是护理员来做,我就是时不时过去看看,给他喂口水,其他都不用操心。”因为李爷爷已经无法正常进食,医院餐厅会根据需要单独为他制作米糊、鸡蛋羹等易消化的食物送到病房。
  前不久,李爷爷曾经转到住院区治疗了两个月,不仅孩子们不再需要每天守在床边,孙奶奶也不再忙得团团转,“白天上楼陪陪他,晚上还是回这边病房睡觉。”
  如今,在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济南善德养老院)有数百失能失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年人享受到了这种贴心服务,享受到了这种新的养老模式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运营框架 以“养”为主,兼顾“医教研”,可随时转入治疗区
现实需求 “委托运营+医养结合”新模式,破解失能老人养老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失能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统计显示,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省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将达441万人。据介绍,目前我省1900万老年人口中,约97%的居家养老,2%依托社区养老,只有1%左右能进机构养老。因此,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迫切。
  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济南善德养老院)项目正是适应济南市老龄事业发展需求,解决养老难题的重点民生工程。在征得济南市政府同意后,最终确定了“委托运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项目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托管经营,共设有800张医养结合床位,主要面向失智失能、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我们这里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能达到80岁以上,九成以上都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副院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庆博告诉记者,大部分老人都患有多种慢性病,无论是居家还是普通养老院,都没有能力妥善照顾,尤其是碰到老人身体不适,更是手忙脚乱,只能一次次往医院送,“医养结合就是为了重点解决这类老人的养老问题”。
  在其中一间养老病房内,81岁的李奶奶从这里刚开始试营业就住了下来。“来之前一直在住院,已经连续在医院住了快两年。”济南善德养老院养老病区护士长赵忠红告诉记者,由于严重的脑梗后遗症,李奶奶24小时卧床,没有语言能力,身上还连着导尿管、鼻饲管等多种医疗管路。
  “用鼻饲管的老人要少食多餐,我们每天需要定时喂六顿饭。”不仅吃饭要通过鼻饲,李奶奶也失去了自主排便能力。“刚来的时候李奶奶肛瘘很严重,平时都是用仪器吸便。我们检查才发现是因为大便长期无法排出,干结堵塞在直肠中,只有稀便才能被仪器吸出来。”从那以后,护士每隔一天都会用手帮李奶奶抠出来。
  病房的护理员更要全面照顾李奶奶的生活,包括洗澡、洗脚、更换尿不湿、帮忙翻身、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检测,甚至是剪指甲,每天必须保证老人头发和身体干爽没有异味。“因为李奶奶已经无法说话,他们的需求主要靠我们自己发现,时间久了,她已经会用眼神和我们交流。”赵忠红说道。

  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养老不仅仅要“养”和“护”,更需要“治”。为此,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确定了以“养”为主,兼顾“医、教、研”的运营框架。养老服务中心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个性化服务,由康复技师为入住老年人进行专业身体评估,“以诊治为基础,康养为核心”,提供全面的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促使老年人心理、生理等各项机能恢复。
  为了让老人以及周边居民可以享受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在养老院内设立了南部院区,并开设了老年病医学科、眼科、耳鼻喉、口腔、中医、康复医疗、急诊、检验、影像等专业科室,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知名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医护团队。养老院内,医生24小时值班,无论是养老院区还是医疗区,医生每天早上都要查房,护士监测老人各项身体指标。
  目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已经和中心院区建立了患者转诊绿色通道,以及养老区老年人入住医疗区绿色通道,“养老区的老人有治疗需求,可以直接转到治疗区,保证得到专业及时的治疗。如果病情非常危重,还可以由绿色通道直接转到我们中心院区相应的科室。”周庆博介绍道。
  在老年疾病治疗和养生方面,中西医相结合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因此,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充分融合了中医药的优势,推广膳食疗养老,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糖尿病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90岁的白爷爷正是听说了这点才专门前来就诊,因为帕金森病影响身体活动能力,白爷爷双腿血液循环不畅,逐渐肿成了原来的两三倍粗,双脚连拖鞋都穿不进去,日常生活主要在轮椅上。周庆博为其进行了不到一周的中医药联合调理,白爷爷的腿和脚都消了肿,3周后帕金森症状明显改善,白爷爷可以独自在病房走廊走个来回了。
  “我们工作人员和老人都很熟,和他们沟通交流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之一。”周庆博介绍道,只有尽量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才能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据悉,养老院每个月都会为老人集体过生日、庆祝传统节日等。能够下床活动的老人,还可以到棋牌室和阅览室一起看书、打麻将。
  同时,养老院内还设置了室内室外多种健身器材,康复大厅内不仅有各种康复锻炼设备,还配备了专业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能够对每位老人身体评估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特别是针对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老人,指导进行运动治疗、理疗等39项综合性康复治疗模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保持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
未来展望 要想让更多老人受益,还需医保等政策支持
  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年人数量也逐年增多。“如果想用一个模式解决医养结合的问题,肯定行不通。”周庆博告诉记者,需要根据老人自理能力、患病情况、家庭状况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医养结合模式,在专业程度上进一步细化,构建完整的医养结合网络。
  “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病情较重,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进入由医疗结构承办或支撑的养老机构”。周庆博表示,有一定自理能力,同时又有老伴照料的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卫生中心与医院联动给予一定的医疗保障。
  尽管“医养结合”已提出多时,但真正操作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周庆博告诉记者,自2016年3月底试运营至今,济南善德养老院由于设备、人员等高额成本投入,医养结合难以盈利。因此,未来还需要政府政策提供一定支持。
  在医养结合的医保政策方面,周庆博介绍道,目前我省有长期护理险,不过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要,导致一些家庭只能望“医养结合”兴叹。未来如果医保政策报销力度能进一步加大,医养结合势必可以让更多老人受益。
  同时,养老服务人员少也是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庆博表示,由于可能要为老人端屎端尿、翻身喂饭等,再加上老人情绪有时波动较大,护工工作辛苦并且待遇不高。“这份工作需要极大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要能坚持下来才行。未来如果政策给予支持,他们的收入水平能有所上升,可以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就业吸引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