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岛多措施发展优势产业
以项目带人才、以新兴产业崛起催生高层次人才集聚
付明马丰庭李红岩
2017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才的引进、技术的创新,让管理区企业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了海洋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人才工程的深入实施,更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凸显,尤其是管理区海洋生物科技、海洋食品和海洋装备制造“三个重点”优势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进入“瓶颈期”,急需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对此,管理区通过采用合作开发、技术入股、委托开发以及共建或无偿提供试验基地等模式,柔性引进管华诗院士、唐启升院士、袁隆平院士等行业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为管理区抢占行业高端奠定了坚实基础。
  管华诗院士团队
完善一个海洋食品产业链

  泰祥集团在我市建立起第一个院士工作站。
  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管华诗被泰祥所吸引,同时带来了李泽瑶高工、胡增淼教授、李桂玲教授等20余名营养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在院士工作站专门从事海洋食品营养开发、海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及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方面研究,并建立3个研究室、8个实验室,配备了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泰祥自主创新的重要依托,泰祥集团与管华诗院士工作站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十几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分别获得全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其中“牡蛎脱苦工艺研究”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现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如今已79岁的管华诗院士,正指导泰祥集团实施岩藻聚糖、柠檬酸钙提取等药食同源的开发利用。
  励建荣团队是泰祥集团于2015年引进的第二个人才团队。
  励建荣现任渤海大学副校长、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去年被山东省确定为15人泰山学者蓝色产业人才团队计划专家之一。励建荣先后获得英国、澳大利亚等政府项目资助,是国际食品工程学会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执委,美国食品科技学会认证的食品科学家,被美国佐治亚大学聘为研究生院终身教授,曾获得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与泰祥集团合作承担了山东省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项目“海洋低值蛋白高值化重组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在海洋食品加工副产物高价化利用方面进行集中攻关。该项目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观水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并减轻环保压力。他领军的五个研究所,对应了五大研究方向:水产品贮藏加工、果蔬贮藏加工、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肉品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同时为泰祥提供研究服务。
  近日,励建荣主持研究的“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这将给泰祥乃至整个荣成鱿鱼加工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同时,励建荣教授当选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泰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泰祥的科研队伍中,拥有管华诗、励建荣教授这样的顾问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科技人才上百名,海洋食品研究成果呈梯次爆发势头,为泰祥集团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唐启升院士团队
修复一个海洋生态产业链

  在宁津楮岛的荣成宏业实业,依托1.5万亩海区优势,建立了面积3000亩的碳汇渔业试验基地。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院士团队与该企业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黄海所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实验室的相关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双方围绕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资源保护、贝藻养殖、海洋牧场构建、低碳养殖技术等开展学科研究。
  唐启升院士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在海洋生态系统、资源增殖与管理、远洋渔业、养殖生态等方面有许多创新性研究,推动大海洋生态系概念的发展,是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主持形成了我国第一个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实施计划——《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先后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17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
  站在美丽的桑沟湾畔,放眼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面浮动的大型旅游休闲平台上游人如织,水下鱼儿在大叶藻形成的“海底森林”中自由穿梭,海底人工放养的海参和贝类自由栖息。这一立体化的生态画面,得益于唐启升团队实施的海草床人工生态修复技术。宏业实业通过与唐启升团队的合作,建立了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科学观测研究平台,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山东沿海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同时,为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管理策略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今年初桑沟湾海域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面积为873.9公顷。
  据介绍,海草床人工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基础性研究项目,其对生态修复和海洋产业后续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袁隆平院士团队
拉长一个海洋生物高值化产业链

  荣成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创新为平台的民营科技企业。近年来,该企业潜心海洋鱼类资源深度开发,研发生产海洋鱼蛋白产品,形成了800吨/年产业化应用规模,在国内外动物蛋白研究领域处于领先优势。2012年,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袁隆平团队推荐自己的产品,希望与其合作。经过测试,该公司研制的精准生物活性刺激和作物激动素在2015年国家杂交水稻亩产千公斤试验中,增产效果为5%至7%,得到了袁隆平团队的认可。
  在市委、市政府和石岛管理区等多方努力下,今年4月,鸿德海洋生物成功建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由袁隆平院士及两名承担过国家级科研攻关课题的水稻专家牵头,依托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国家超级杂交水稻项目超级杂交稻增产提质、水稻抗倒伏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促进水稻早熟功能研究、降低重金属吸收效果及其机理研究四项世界级科研课题的攻关。这标志着我市海洋生物科技产业与现代生态高效农业深度融合迈出了新的一步。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是石岛管理区建立的第三个院士工作站,涉及的科研课题层次之高,创下了荣成之最。
  自2017年4月组建院士工作站以来,双方深度开展一种从海捕鱼类和海藻中提取的生物刺激素的靶向开发及其应用研究,拉长海洋科技生物高值化产业链。陆续在湖南长沙、河南光山、河北邯郸、黑龙江五常等地选取5万亩试验地块,开展了“超级杂交水稻亩产攻关”“寒地杂交水稻抗倒伏”等鱼蛋白水稻项目的试验研究。
  袁隆平院士表示,海洋生物的研究应用前景广阔,既能提质又能增效,对提高水稻品质有很大帮助,有信心把课题搞起来,把事业做起来。
  目前,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投资8500万元新建1.6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和4000平方米科技楼,今年底将投入使用。
  于此同时,管理区另一家海洋生物科技企业爱尔斯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正在与中国工程院洪涛院士洽谈建立院士工作站,联合攻关国际先进的DHA和EPA分离提纯技术。
  正是发挥了产业和项目的人才吸附效应,石岛管理区实现了以项目带人才、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新兴产业崛起催生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效果。
  石岛重工于2010年落户石岛,一下子带来了90多名国内高级工程师和专家,并在上海浦东成立了30多名专家组成的研发中心。该公司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管理区带来巨大的人才效应。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500强企业,去年在石岛建设歌尔智慧小镇。该集团将把传感器、无人机、微型麦克风、蓝牙和医养康复等主打产业及其他相关合作企业全部引进到这里,歌尔的大批高科技前沿人才将在石岛扎根。
  石岛核能小镇和核电配套产业园建设,已成功引进清华大学核能与新技术研究院,用不了多久,中国新能源技术顶尖人才将汇集石岛。同时,围绕核电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如海水淡化等也将吸引各路人才的落户。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与上海欧得利成立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船舶设计公司,大批专业人才为黄海造船所用……
  今天的石岛,正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英才。这也是荣成加快实施《百千万英才计划》的一个缩影,为荣成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当践行新发展理念排头兵铺路、奠基。
  8月15日,航拍雨后的石岛管理区石岛湾朝阳山桃园区域城市如洗,青山碧海在云雾的笼罩下,宛若人间仙境,景象美不胜收。杨志礼 房桥进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