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六旬老济南眼中的创城:
细节的改变最让我感动
2017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甸柳庄内整治完成,楼与楼之间增加了停车位。 
     一座城市发生了哪些细微改变,市民最清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今年60岁的老济南袁佩颖明显感觉到很多地方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是大马路两侧、著名景点周边,连一些背街小巷都有了明显改观。21日,她带着记者走街串巷,要把这些变化都说道说道。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雅菲 

街巷大变样
以为走错了地方

  “济南通过这个创城呀,就像是好好洗了把脸,把毛孔深处都洗干净了,真是漂亮多了!”跟袁佩颖见面的地点定在甸柳庄,一见面,她就迫不及待地拉着记者到了甸柳庄里的一条南北小道。“你看看现在,咱们骑电动车走得都很顺利,以前我根本不敢往这里面走,根本挤不动。”袁佩颖说。之前这条路的两侧都是卖东西的,两边的店铺把中间的道路挤得连走人都困难。
  袁佩颖这么一描述,一幅小道之前的景象就能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过去这种样子的小道曾经在济南挺常见,两侧小商店,占道经营随处可见。这些背街小巷,虽然从主干道上看起来不那么显眼,却是市民生活的主要空间,因此,背街小巷是否干净整洁,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如果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在创建文明城市、拆违拆临的过程中,一大批背街小巷得到了根本的整治,市民的幸福感更是直线提升。
  随着袁佩颖继续往北走,进入甸柳庄北部区域。虽然是开放式小区,但是这里的大门口安装了车辆的进出闸机,每两栋楼之间还有八九个车位,车辆都有序地停放在里面。
  而此前,这些楼中间都是一些乱搭乱建的小房子,还有一些居民们堆放的杂物,“这些老小区,哪还能想着有个停车位呀,现在你看看,这些车停得多整齐”。这种整治后的变化曾经让袁佩颖也感到不太适应。“刚整治完的时候我来充电卡,走着走着走迷糊了,我心想这还是那个地方吗?后来找到了警务室才知道确实是这里,变化真是太大了!”袁佩颖说,“这几天这儿进行保温层的施工,还显得有些乱,过几天你再来看看,我们这些老小区也能有个现代小区的样子。”
  继续往北,“你看看,这里原来是一个马路市场。”袁佩颖指着一条东西的小道说,“从这里一直向西百十米,两边都是卖东西的,连那些台阶上都是卖菜的。”在拆了之后,这条小路能一眼望到头了。“我现在买菜基本都到超市或者社区的肉菜店,也挺方便的。”
路修好了大门也换了
感受到创城“为民”

  要说创城让袁佩颖感觉最明显的,还是自己家旁边的变化。
  她的家住在山大南路11号,小区东侧有条必经的小路,“以前在这条路上我要是用电动车带着你,你根本都坐不住,还不如自己下来走两步呢。”袁佩颖笑着说,修之前呀这路上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更别说了,全都是泥。都十多年了,也没能彻底解决。
  由于平时就是个热心人儿,袁佩颖被选进了历城区的创城市民督导组,也加入了督导组的微信群。“我一看这路都十几年了也修不好,就从群里试着找到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孙常建,问能否给问问,什么时候能来修这条路。”
  “本来我没抱多大希望,觉得创城工作中方方面面的事太多了,我们这条百十米的小路,真不算个大事”。可让袁佩颖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她出门的时候发现路上来了施工工人。“袁佩颖说,施工开始那天,这条小路上的居民都跑出来看,大家也在兴奋地议论着要修路的这个事,感觉就跟过年的时候拜年那么热闹。“我心里特别兴奋,我也跟别人说,这是我找人反映的!”
  有了这一次的经历,袁佩颖又想起了自家小区的北门,据袁佩颖介绍,那个大铁门原来是个推拉门”,可是整个大门已经全部生锈了,轮子也已经断了一个,根本不能用了,就靠传达室的大爷用铁丝捆着才没倒。因为这个大门打不开,院子里北边那栋楼的居民,出门都得从楼旁一米多的过道穿过才能从南门离开院子。袁佩颖亲眼看着这栋楼上一位病人突发疾病,救护车却不能到楼下,只能俩人一前一后用担架抬出来。
  “那时候我就想,要是那个门能打开该多好。”于是,袁佩颖就将这个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丈量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来了,小区也有了崭新的北门。
  “都说创城是为民、靠民、不扰民,通过这两件身边的事,我是切身感受到这个创城是如何为民的了。”袁佩颖说。
拔掉路边马路橛子
处理小细节也很快

  今年8月15日,袁佩颖走到大明湖南门对面百花洲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低头一看,原来是几个大钉子立在地面上。“旁边的保安说,这里隔三差五就得绊个人。”袁佩颖说。看了这几个钉子,又听了保安的话,她心里挺不是滋味。
  大明湖、百花洲是外地游客来到济南最常去的地方,在人员这么密集的地方,有这么几个绊人的钉子,真是影响济南的形象。为此,8月16日,袁佩颖又向济南市文明办反映了这一问题,8月17日,这几个钉子就被拔掉了,“这种速度和对细节的重视,也让我觉得很感动。”
  “看似这个事很小,但一个城市的形象,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在百花洲,袁佩颖还发现了一件小事。9月10日正是周日,百花洲的游客不少。一位残疾老人到百花洲门口的公厕,却发现没有坐便器。“她的腿有残疾,不能下蹲,后来我跟另外一个姐妹架着她上的厕所。”厕所里狭小的空间十分局促,也让袁佩颖体会到这位老人的无奈。
  其实,百花洲是有残疾人厕所的,坐便器、扶手、洗手池一应俱全,空间也很大,但这个厕所房间却被工作人员堆放了杂物。袁佩颖再次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文明办。“其实反映的时候我心里很忐忑,我觉得总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给领导们反映问题,会不会嫌我们烦呢?”
  事实证明,并没有。第二天,公厕门口就来了几位工作人员,把残疾人厕所的杂物全部清理,并且打扫干净,公厕的管理人员全天值班,遇到有困难的残疾游客,也会出来搭把手。“我觉得城市文不文明,真不靠高楼大厦,就靠这些小事来体现,通过创城,咱们济南把这些小事都重视起来,才是创文明城的大收获呢。”
有空就去做义工
让济南继续美下去

  跟着创城督导组一起出去的时候,袁佩颖也注意到有的领导牙疼得半边脸都肿了还在工作,还有的吃午饭的时候就在愣神,琢磨上午看到的问题怎么解决,想出办法了接着就去办,午饭也没吃上几口。“我有的时候就在想,我们城市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是几个人的功劳,还是一群人的功劳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创城不靠某一个人,也不靠某一个部门,而是济南的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袁佩颖也一直参与其中。
  “我每天晚上都在泉城广场做义工,白天有空的时候就到百花洲这边做义工。”袁佩颖说,遇到吸烟者、乱扔垃圾者,志愿者都会去劝导,“大多数市民都会很理解,而且相信通过我们的劝导,他们下次应该也会注意,城市也自然更加文明。”
  现在,袁佩颖身边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了,我们也要继续坚持进行我们的志愿服务,把济南文明城市这个牌子擦亮,让文明一直留在咱济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