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东路街道
“四促”就业筑民生之本
2018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讯(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吴晓霞 冯珍珍) 文化东路街道坚持以民生为本,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发挥优势,在辖区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是以政策促就业。为使辖区失业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服务政策,街道将宣传橱窗、公告栏等传统宣传阵地与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宣传阵地有机结合,通过入户走访、张贴通知、发放宣传资料及政策信息推送等形式,大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小微企业创业两项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等多项补贴政策,开展了送政策进企业、送宣传进社区活动,有效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截至目前,已为151名“4050”人员申报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为26名创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260万元。
  二是以培训促就业。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存在的专业型技能水平低等问题,街道在通过求职登记、就失业登记及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准确掌握辖区未就业、失业人员信息的基础上,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结合居民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向需求,采取长短期结合的灵活方式,组织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失业人员技能,以提升人员能力水平促进就业。
  三是以服务促就业。为方便居民业务办理,街道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站及咨询台,进一步简化创业就业业务办理流程,由专人直接指导居民填写相应表格,协助居民复印需留存材料,让居民少跑腿、好办事;同时采取保姆式服务方式,为失业人员开辟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创业帮扶等“一对一”服务,帮助他们认清现阶段的就业形势,调整心态,选择适当的求职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其求职成功率。
  四是以岗位促就业。街道进一步加强与辖区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招聘信息,通过开展职介服务、打造就业安置基地等方式,精准对接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同时依托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退役士兵等就业困难对象实行托底安置,进一步扩大了居民就业面。截至目前,已对接有用工需求单位8家,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安置九批退役士兵共计102人,第十批14人也将于本月完成安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